导读 | Introduction
一般说来,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要靠城市化推动。城市化能够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居民收入,最终促进中产阶级和有产阶级的形成。但奇怪的是,这个普遍的逻辑在中国却并不适用。究其原因,在于政府的过度干预。中国的城市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城市化”:不依靠市场自身发展,而由政府官员的推动形成。政府官员的过度干预造成了中国城市化的扭曲。
中国城市化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中国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户籍制度,人为地把国民分成了市民和农民两大类,并设置制度障碍,限制农民向城市流动。虽然户籍制度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解决了农村和城市两个系统的供求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个制度设计一方面剥夺了中国农民(总数超过中国总人口的55%)的基本权利,也阻碍了中国正常的城市化进程。
此外,中国的“政治城市化”并没有带来居民福利的显著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地方官员争名夺利的过程。某些地方官员为了“仕途”发展,过分追求“政绩”(最典型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大搞形象工程,把城市化作为其攫取权力和金钱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与“政绩”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民生工程被忽视。政府不能急民众所急、想民众所想,使得中国居民的收入增速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
中国畸形的城市化进程还造成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中国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0%,严重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落后不利于就业,也不利于家庭收入增长。如果要促进民生型的城市化,中国就必须废除户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