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公司求生存,公司靠我谋发展(1)

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去工作,同样,员工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公司的存在。公司与员工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肩负着一份公司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责任。树立“我靠公司求生存,公司靠我谋发展”的观念,能够增强公司员工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公司发展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作为公司所有者,假如要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不掉队、不落伍,那么他就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勇于奉献的队伍,拥有这样的队伍,才能造就行业中乃至整个经济社会中竞争力超强的公司。

企兴我荣,企衰我耻

公司是一条船,满载着老板和员工,驶向茫茫的事业之海——如果说老板扮演着船长的角色,那么员工则是船员——为了到达目的地,在行驶途中,船员必须与船长共同面对海上的狂风、巨浪以及暗礁,因为对每一个员工来说,公司就是赖以生存的船,公司这条船是每一个员工命运的载体,员工的发展与公司息息相关。公司兴,员工兴;公司衰,员工衰。只有你为公司做得更多,公司才能为你做得更多。

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难免碰到风雨,此时,你是转身离开呢,还是坚持留下来跟公司并肩同行?投机的人选择前者,聪明的人选择后者,他们认为自己是公司的一员,就应该自始至终地追随公司。公司遇到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携手并肩作战,就一定可以渡过难关,赢得美好的未来。

芬南到一家计算机配件制造公司工作,这是一家只有二三十个人的小公司,老板叫罗蒂,是一个比芬南大三岁的年轻人。

就在芬南到公司的第三个月,公司接到了一个大订单——为某计算机公司加工五十万张硬盘。这对当时的公司来说,简直是决定命运的订单,这笔订单能否顺利按时完成,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关系重大。公司上下马上就忙碌了起来,将全部的资金都投入到这个项目。

然而,由于技术不过关,再加上管理上的疏忽,公司所生产的硬盘出现了严重的质量缺陷,被全部退货。对于芬南所在的小公司来说,这无疑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欠了银行的债。银行知道消息后,不断上门来逼债。后来,连支付水电费都成了问题。

但老板罗蒂还是多方筹借到了钱款。发工资时,老板召开了会议,向员工阐明了公司面临的窘境,并提出希望员工能够和他共同来面对困境。在了解公司的境况后,许多员工都马上辞职。还有一部分员工认为公司走到这一步,责任完全应该由罗蒂来承担,所以他们向罗蒂索要失业赔偿金。这其中就有对罗蒂表示过忠心的人。罗蒂在伤心之余毫不犹豫地在他们的赔偿协议书上签了字。那些原本没打算索要赔偿金的员工见此情景也纷纷要求赔偿,罗蒂都一一满足了他们。

看着平日里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和自己共同打拼的员工提着东西离去,只剩下了他一个人,罗蒂感到了孤单。但当他走出自己的办公室时,他惊讶地发现还有一个人在安静地工作,这个人就是芬南。他是一个平日里并不怎么说话,也很少和罗蒂交谈的员工。罗蒂非常感动,就走到芬南面前对他说:“你为什么没有向我索要赔偿金呢?如果你现在要,我会给你双倍的。我现在虽然已经身无分文了,但我相信我的朋友会借给我的。”

“赔偿金吗?”芬南笑了笑,“我根本就没打算离开,为什么要赔偿金呢?”

“你不打算离开?”罗蒂显得非常惊讶,“难道你认为公司还有希望吗?说实话,我自己都失去信心了。”

“不,我认为公司还大有希望,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在公司就在;我是公司的员工,公司在我就该留下来。”芬南说。

老板罗蒂被深深地感动了,“有你这样的员工在,我当然应该振作起来!但是,我不忍心你和我一起吃苦,事实上公司已经破产了,你还是去找新的工作吧。”

“老板,我愿意留下来和你一起吃苦。公司发展好的时候,我来到了公司,如今公司有了困难,我就离开,这太不道德了。只要你没有宣布公司关门,我就有义务留下来。你刚才不是说你的朋友愿意帮助你吗?如果你愿意接受我这个朋友,那么就让我来帮助你吧,我可以不要一分钱。”

芬南坚定地留了下来,并把自己的积蓄全部借给了罗蒂。罗蒂为了偿还银行债务和员工的赔偿金,卖掉了仅有的一个加工车间和所有的设备,也卖掉了汽车。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转变了经营的重心,开始给一些软件公司寄销售软件。这种方式的投入很小,公司很快就有了转机,两个人忍受了半年的艰苦日子后,公司终于开始盈利了。此后,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几年以后,公司就由负债转为盈利上千万美元。

一天,难得有时间,芬南和罗蒂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罗蒂说:“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是你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在我们共同奋斗的日子里,我发现你的确是个经营好手。现在公司终于起死回生了,我觉得把公司交给你会有更好的成长空间。所以,我真诚地邀请你出任公司的总裁。”罗蒂说着,拿出聘书交给了芬南。

当公司面临危难的时候,依然“义”字当头,和老板同舟共济,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企业如同一条大船,它需要所有的船员全力以赴把船划向成功的彼岸,同时,这条船也承载着它的船员,避免他们掉入大海。大船一旦沉了,会有很多人失去工作,有很多家庭的收入受到影响,这固然没有送命那么严重,但也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现实。

只有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公司里生存的员工才会得到发展。因此,员工应该树立维护和建设公司这个平台的意识,只有这个平台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才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的兴衰不仅和公司里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还受到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

公司最需要专业精神

“塑造你真正的专业精神”,做一个真正的专业员工,就要不断地打造自己的专业精神,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

专业精神,首先意味着超越世俗和功利的价值和信念。专业,对一个从业者来说,绝不仅仅是职业,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要求任何一个从业者有为之献身的勇气和决心,表现出对工作极度的热爱和投入,把所从事的专业视为天职。

专业精神是一种专注、敬业的精神。对于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来说,专业精神意味着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意味着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在当今生存和竞争压力趋重的形势下,大多数人并不是天才,将怎样胜出?可以说只有专业精神才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

尽管一个人可能并不是天才,但通过专注于某一领域,对专业钻深钻透,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扫地也能扫出名堂”“小庙里也能成就大事”,就是这个道理。在人才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一个单位并不一定能保证一辈子的饭碗,但专业素质却能帮你永远有新的饭碗。什么样的组织最具“人性化”?一个组织能提供专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个人在行业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就是“专业化”的充分体现。这也是“专业化”在市场经济中的新解。

专业精神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行政职务的空间是有限的,个人的行政职务可能会被长期封在一个“天花板”下;专业的空间却是广阔的,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性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如财务专家、市场营销专家、产品开发专家,超越一般的专业水准,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优势。

专业精神更意味着团队整体能力的有效搭配和整合,一个团队并非每一个人的简单叠加。分工的细化使得隔行如隔山,人与人之间需要分享、相互依存,单个人无法包揽一切,只有协作才能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

现在公司最为缺少的就是缺乏专业精神的人才。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首先要具有专业精神。具有专业精神,才能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工作上有所突破的愉悦,却不会自满;才能严格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念。做到真正专业,才能恢复你的工作乐趣和激情,增强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专业成就感,间接地也更好地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曾说过:“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机器某一次发生故障,各方专家检查了三个月,竟然束手无策,最后无奈请来了德国著名的工程师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的线圈减去16圈。”工人照此做了,一切恢复正常。福特公司的负责人问需要多少酬金,他说要1000美元。人们惊呆了,画一条线竟然可以索要这么高的价!斯坦门茨坦然地说:“画一条线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哪个地方画线值999美元。”这就是专业精神的价值。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因此,这更是一个需要专业和专注的专业精神时代。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