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黑色

“这个颜色很适合您呢。” 铺里的店员满面笑容的说。镜子里映出了我身着紫色领口系蝴蝶结衬衫的身影。我正在寻找这样的颜色。看起来真的很不错。

“意外的这件衣服搭配起来不挑颜色。”说着店员还拿来了藏蓝色和灰色的紧身裤给我。就这么决定吧。

“这个颜色衬得您的脸很白皙。非常漂亮。”

“恩。我一直在找黑色以外的颜色。平时我总是一身黑色。再不从黑色里摆脱……”

摆脱黑色――只要我去买衣服,这句话就会像咒语一样在我脑子里不停重复。尽管这样,到最后我仍会选回黑色。这天也一样,到最后我犹豫了,结果什么也没买。

朋友打电话给我:“我看到一件很适合你的大衣。”

“什么颜色的?”我即刻问

“黑的。其他颜色不可能有这样设计。只有黑色才行。”

又是黑的。很犹豫。但还是去看了,而且禁不住诱惑的买下了。那件大衣的设计风格的确只有黑色衬得起。只是,我的黑衣又增加了。

朋友从伦敦旅行回来。

“这次的旅行令我有一点感悟。我和朋友一起去的,因为我喜欢JOHN SMEDLEY的针织衫一下买了两件。结果被朋友质问,为什么你买的针织衫样子都差不多,而且不是黑色就是深蓝的呢?”

说道她的针织衫,其实在外形和细节上都有些微妙的不同。令她愕然的是在别人看来竟然每件衣服都相同。

“你喜欢的话,那就是你的个人风格,不是挺好吗。”结果被我这么一说她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喜不喜欢了。

其实喜欢还是喜欢的。但这种喜欢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跟着便停滞不前。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冒险的勇气,这样的自己实在令人痛快不起来。

原本黑色不是一个随便的颜色。因为它的华贵和存在感,使得在穿着上要完全掌控它变得很困难。

黑色有自己的性格。奥黛丽赫本的黑色小礼服身影,楚楚可怜又充满神秘感。电影《甜蜜生活》里Anita Ekberg一身妖艳的黑色,极为强烈的性感。作为UNHCR(联合国难民高级专员事务所)亲善大使的Angelina Jolie,,在演讲时那身男式女装,简洁、飒爽、知性的黑色。

把黑色和自己的个性链接,穿在身上的一瞬觉得“就是它了”的时候,影响力也随之而出。这个道理我懂,可还是下意识的把黑色当作隐身草。

有个比我年长的朋友,从来不穿黑色。她是珠宝设计师,她所有的衣服颜色都是为了衬托各种不同首饰而精心搭配的。深红色的珊瑚项链配奶茶色T恤,外面再罩一件茶色系掺点红色的针织衫或小夹克。和颈间的珊瑚项链相呼应,渐变色很轻易已夺人目光。

白色和灰色的巴洛克珍珠串成的项链,亮灰色的泰丝绸长大衣,腰间一条同质地腰带,袖口卷起,整个感觉好似旧时好莱坞的女明星般优雅。有光泽质地的衣料是陪衬巴洛克珍珠的上选。

还有澄清的祖母绿衬衫和长裙套装,配一条古香古色的浅驼色碎花丝巾。令手上的翡翠戒指与套装颜色相辉映,美不胜言表。

从她身上我察觉到一些事情。想要摆脱黑色的第一步,就是把整身衣服换成另一色系。

首先,选择一个除了黑色以外有自信能穿好的颜色。一上来就试绿色和黄色是不可能的,可以选择驼色、灰色、棕色、乳白色等。只要有一件这种颜色的衣服就毫不犹豫的买其它颜色来搭配。刚开始时最好选一些相对较难的颜色,无须考虑太多果断地选择就是窍门。配合着再加一些小饰物、小褂件,塑造整体风格。

让你打心里喜欢的颜色可以看作是最适合自己的颜色。经常说选择适合自己的颜色取决于各人的肤色,遵循这个规律基本上不会失败。但比起遵循规律,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穿上身,并让那颜色衬托自己似乎更具挑战性。可以先从一些小饰物开始尝试。如项链、耳环、披肩、围巾、别针等挑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在慢慢在适应过程中,就算这个颜色不太适合自己的肤色,你也会觉得它就是“你的颜色”。

黑色的确给人亲切感和安心感,并不那么容易放手。但是在黑色之后发掘“第二个颜色”会让你的扮靓的范围更宽广。

把所有行头从“全是黑色”变成“黑色只是颜色之一”。这就是我的目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