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军队长年集聚或驻扎的都会乡镇,往往形成一个大市集。这种地方有一个奇特的名称,叫兵仔市场。
它和传统市场有何差异呢?这还得看位置。地点允当了,经常会撞击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若寻常了,就跟后者没两样。台湾便有好几个热闹的兵仔市场,诸如左营、永康等地。以陆军官校知名的凤山,更是全台最大的所在。
初次去凤山,我未带指南,不知此一兵仔市场的存在。反而是走出车站,胡乱闯逛时,不小心遭逢的。
沿着曹公路信步,满街萧索,十来分钟的荒凉后,到了光远路,才觉得接近这个城市的心脏,整个空间和氛围都加速了蹦跳。光远路、维新路和中山路在这里,奇妙地构成一个三角形地带,成为凤山最繁华热闹的区域,南边一角即兵仔市场。
一个新都会多半以方正的棋盘街道出现,绝不会擘划成三角形空间,造成交通壅塞的纷乱动线。何以本地竟如此状态?
原来,这儿是老旧的城区,一个清朝末年遗留下来的古城格局。街衢随河道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后来演变成今日的尴尬。古迹建筑、传统市集和商家百货都在此集聚,所有的新路到了此,好像迷失方向般,变得歪七扭八。
兵仔市场跟一般菜市场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军人充斥。往昔,这儿一大早便看到,部队来的采买者,大批发似的进货。除了蔬果,还兼及军需品的各种补给。
这样庞大的购物量,常刺激周遭,带动人潮,形成丰富而物美价廉的生活圈。无怪乎,每到选举,此地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菜市场里的人,便这么自豪地说,“至少来一下,没来,一点机会都没有。”
它到底是何来历,如何形成的呢?这个三角地带,大致是由四个阶段慢慢演化而成的。清末时,市集属于流动摊贩形式,日出而集,日入而息。当时有菜市、鱼市、鸭市、柴市、米市各据一方,传统市场的雏型已然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