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四百下》(4)

以上摘自一九七一年加拿大广播电台记

者阿丽娜·德雅尔丹采访整理的谈话录

按照雅克·弗洛的说法,罗西里尼成了“法国新浪潮之父”。确切的是,他每次到巴黎来时,总要会见我们并让人给他放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拍的影片,阅读我们的第一批剧本。1959年法国制片人从报导每周正在拍摄的影片的报刊专栏中发现的、并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所有这些名字,罗西里尼很久以前早就认识了:卢什、雷深巴赫、戈达尔、罗梅尔、里维特、奥雷尔。事实上,罗西里尼是《漂亮的塞尔日》和《四百下》电影剧本的第一位读者。是他在看完了影片《疯疯颠颠的巫师》以后,启发卢什拍《我是一个黑人》的。

罗西里尼他影响过我吗?是的,影响过。他的严谨、认真和讲逻辑给我对美国电影的热情泼了点冷水。罗西里尼讨厌精巧的片头字幕和片头字幕前面的场景,讨厌闪回镜头以及总体上讨厌与布景有关的东西,讨厌所有不能为影片的意图或人物性格服务的东西。

如果我在我的某些影片中试图简明地、老老实实地和用差不多是纪录片的手法紧紧地只跟拍一个人物的话,那么这应归功于他。除了让·维果不算外,罗西里尼是唯的一个不带同情心来拍青少年的电影导演。《四百下》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的影片《德意志零年》。

摘自特吕弗为玛里奥·维尔多纳撰写的、由巴

黎塞格尔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罗贝尔托·

罗西里尼》一书的前言。这篇前言1975年收

入到特吕弗的影评集《我钟爱的影片》一书中

只有当我处在确切而具体的情景

中时才会想到具地的电影导演

在我的影片《四百下》中,有着大家都能看出的让·维果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另外还有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影响,这就是影片《德意志零年》的影响。这是唯一的一部影片,在片中一个儿童以拍纪录片的手法被跟拍,而且这个孩子被表现得比他周围的大人更加严肃。在当时这还是首次根据这个原则拍片的,而且也是首次把影片的重心转移到儿童们的身上,而无聊的事则放在大人们身上。罗西里尼强化了雷诺阿影片中就出现过的一件事,即对影片非常接近生活的爱好,对非常纪录片化的爱好,而且罗西里尼认为不应该写剧本,认为只有笨蛋才写剧本,认为电影冲突唯一来自已知条件:在某一时代的某一人物,某个人物在某个国家里与国家相对抗,而这个人物自己又属于这某个国家,就这些!这就是他们之间的自然的冲突。于是人们现在便从这里面开始出发,没有什么要虚构发明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