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很多地方争夺桃花源的原型所有权,湖南桃源县的逃船洞、江西庐山的康王谷、重庆的大酉洞、京津交界处的盆山、道教的茅山洞天等等。实际上,桃花源虽然一定要与世隔绝。但与世隔绝的地方不一定有桃花源。一般的情况是,在偏远的荒村,有的是贫穷和落后,但是仍然有等级和争斗,在原始的地方,往往蠢动着最原始的欲望,有最原始的接近动物性的争斗。即使有肥沃的土地,即使人有其田,即使有相同的财富,但是内心欲望的不同,使等级的形成不可避免。
在陶渊明的时代,到处是荒山丛林,没有人烟的地方有很多,茂密的森林和高耸的山峦后面被认为隐藏着另外的神秘世界,那里是神仙的居住之所,对大自然的敬畏使很少人敢于去探索。在那个时候,要找一个地方隐居是很容易的事,如果真的有一伙人相约到深山老林中垦荒种地,在那里生息繁衍,形成桃花源那样的小社会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越到后来,这样的地方越少了。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开发,政治势力的延伸,可以隐居的原始区域越来越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都是王土,就要交税,就要供养那些腐朽的官吏,唐代的诗人就已经开始感叹“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王维、韩愈、刘禹锡等都以为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只有在另外一个世界才可能存在,应该是仙境。
到了现代,要找一块未被开垦的荒山森林更是非常困难了,残存的少数荒山老林,被标榜为生态氧吧而成为旅游胜地,每到节假日,成千上万的人从钢筋水泥森林涌向这残留的大自然,最后一片宁静也彻底失去了。剩下的无人之地,也是人无法生存的地方,如沙漠、雪山、沼泽等,也有人频频地前往探险了。所以如今要找到一处像桃花源那样的地方,已经非常困难了,要想找个地方隐居,几乎不可能了。实际上,没有荒山森林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没有怡然自乐的心境了。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欲望极度膨胀,竞争已经由本能变为自觉。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就有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存已经非常困难,因为现代人的幸福感要依赖于征服和比拼了,征服自然,征服他人,争名夺利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而是要比别人生活得好。最普通的生活,最原始的生活,却成了最难以企及的天堂生活。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如果要重建一个桃花源,只能是在心里建立一个人的桃花源,就像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浇灌一小块人工绿地。既然是心灵的桃花源,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是在钢筋水泥浇制的都市中,只要心在,桃花源就在。可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也可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阴历的五六月份,仰卧在靠近北面的窗下的凉席上,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是尘土,是汽车空调排出的废气和热浪,但是只要有那个心境,就可以把夹杂着尘土和废气的热风想象成从羲皇时代吹来的山野凉风。
在2006年中国十大爱情故事评选活动中,有一个叫做“情海天梯”的故事,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远离一切现代文明,在与世隔绝的深山里,与蓝天白云相伴,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就这样过了半个世纪。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桃花源,这是两个人的桃花源,如同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一个探险队发现了这个爱情的桃花源,但武陵渔人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而现代的武陵渔人将这个现代桃花源故事广为传播,不断有人上山观看,这一对夫妻也得以参与现代传媒策划的爱情故事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