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4)

3

临窗而坐,阳光洒满一身。阳光清澈而温暖,大朵大朵的白云轻柔自在。此刻,一杯绿茶在手,在茶香袅袅中,静静地欣赏着绿茶轻舞。

院子里,大丛大丛的花肆意盛开:韭菜兰、太阳花、月季、栀子、大丽……它们都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花,只要栽下一丛,很快就蔓延成一片;它们又是极平凡朴实的,不张扬也不忸怩,只是专注地开自己的花,默默充实着这平常的小院和平淡的生活。

院子里还有一棵无花果树。这种树是勤劳的,每年夏季,从七月到十月,它的枝上会不间断地叮叮当当挂满果实。那果实甜密糯软,是我的最爱。

杏树和梨树是必不可少的。春风一吹,它们一树艳丽、一树洁白,传递着春天的无限欣喜。“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有什么画面比这个更美呢!

院子南边搭了一个架子。夏天,浓密的葫芦藤和丝瓜藤,给下面的石桌石凳遮蔽出一片清凉的绿荫。藤下悬坠着累累的果实,长的是丝瓜,圆的是葫芦。坐在藤下啃一块西瓜,冲一杯菊花茶,都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靠近西墙跟是一片菜地,香菜、葱、韭菜、萝卜各两垄,周围栽一圈辣椒,就权作了围栏。

当然,院子里必不可少的,还有向日葵,就种在院子通往厨房的路边,它们会一直向着太阳旋转,旋转虔诚,不知疲倦。

而厨房,是亲朋好友大展身手的地方。说实话,为自己的至亲至爱炒一盘自己的拿手菜,听他们夸一声:“好吃!”真的是一件让人心花怒放的事……

这只是我的一个梦。这个梦由始已久,而且,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同样做着这个梦的,有很多人。

4

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小沈阳的这句话被广泛引用,以至于我的耳朵都听得生出茧来。

从来没有这么真切地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春节后上班,我们照例在门前展开几挂长长的鞭炮,点燃。鞭炮炸响。对面的小广场,仍然是节日的张灯结彩;欢快地忙着跑前跑后的,仍然是那些熟悉的人;甚至连鞭炮,也是从同一个地方买来,有着同样多的头数。捂着耳朵看着,我一阵恍惚,似乎这些鞭炮刚刚燃放过。仔细回忆,却分明是去年甚至前年的事了。

相似的场景,相同的重复,让这种流逝变得更加飞速。

好在,我更清楚地懂得了面对、珍惜和舍弃。关于幸福和快乐,成功和价值,我有了更加真实的认识。而每当合上一本书,无边无际的孤独仍然会瞬间淹没我。

无能为力的事有多少啊!

我曾经躺在病床上,虚弱得连曲起腿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一个鼻孔打着胃管、一个鼻孔吸氧,水、水,能喝上一口水成了我最大的幸福。可是,连这样微小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只好有一个人轮流坐在我的床边,用棉棒蘸上水给我润润唇。小姑子年龄小,看我不由得去啜吸棉棒,笑着让大家看我:“看我嫂子馋的!”

那时,幸福就退缩得如此微小。

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后,来我们银行汇款的人是那么多。有的人皮鞋都开了口,却拿了一张百元大钞,手里的纸条上,是从电视上抄下的红十字会的账号。还有整个的储钱罐,小心地用胶带纸封着,是孩子们珍贵的日积月累的钱。

看报纸报道,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民众个人捐款达到458亿元,而大陆地区企业捐款数是388亿元。报道里,用个人和企业作比较,用的词是“远高于”;报道里还结论说,汶川大地震唤醒了中国的个人捐赠意识。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人性里,有多少东西,连我们自己都尚不自知。

想起从前,每到这个季节,单位就发放黄鲫鱼。一大车拉来,分成一堆一堆,每个科室再一份一份装到袋子里。华灯初上,整个家属院就开始飘荡起鱼香。黄鲫鱼多刺,味道却极其鲜美,也非常便宜,单位花很少的钱,就能让很多家庭又过一次节。这种幸福简单而平实,顺着味蕾抵达内心。当时并不感觉什么,过后却总是不自禁地回味不已。

现在,当我敲下这些文字,窗外正刮着一阵阵的风,很多的树在风中扭腰伸臂。风中,摇摆的柳条已经嫩绿柔软,密密地缀满米粒大的鹅黄。

九仙山花事

“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宋代王琪的这首诗,描述的是从春到秋的花事。而这荼靡花,是何其强悍——整整一个春天,所有的花事都终结于此花!

九仙山之于杜鹃花,正如荼靡花之于春季花事。由南至北,以长江为界,祖国530种之多的杜鹃花,便终结于此山了。仿佛是因为歉意或是补偿,九仙山的杜鹃花,其品种之多,面积之庞,花事之繁,让人叹为观止,直抵“江北一绝”的美誉。

每年三月,兰锦杜鹃就开放了。在乍暖还寒的时节,一丛丛粉紫色的花团,把萧瑟的大山点染得斑斓亮丽。自此,九仙山的杜鹃花揭开了绽放的序幕,其他的杜鹃花闻讯而动:红杜鹃、映山红、满山红、云锦、石岩杜鹃、照山白……一簇簇,一团团,在栈道旁,在山涧畔,在山坡上,甚至在峭壁上、岩缝中,在嫩绿的树木青草中,如火焰般燃烧。一眼望去,触目都是绚丽的色彩:鲜红、粉红、金黄色、淡黄色、白色……花多树少,点点绿色反倒成了点缀,大山仿佛披上一条天然的织锦地毯。

游人呼朋引伴,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同样呼朋引伴的蜂蝶,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在花丛间流连忘返,沉醉其间,欢欣雀跃,表达着最率真最澎湃的喜悦。没有一点杂质的阳光,暖洋洋地俯照着。大株小株的花棵,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边。蜜蜂的嗡嘤,游人的喧笑,余音袅袅,更是显得大山格外寂静和空旷。

游人和蜂蝶各得其所:游人围着花儿闻来嗅去,蜂蝶在花间飞来钻去,谁也不防碍谁。并且游人和蜂蝶在无意间,又成了彼此的风景。正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因为气候异常,季节迟到了两周之多,2010年5月15日,我们有幸赶上了九仙山最繁盛的花事。只见映山红先叶而开,朵朵绽放,花瓣儿密密匝匝,蕊挨着蕊,瓣贴着瓣,互相亲密地簇拥着,花枝招展,鲜艳欲滴。那热烈的火红,几乎要把人的眼睛灼伤。游人们一边连连惊叹,一边跟着蜂蝶跑来跑去。大自然的瑰丽和阔有,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那种深刻的无能为力,和语言的苍白匮乏。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着相机,频频按动快门了。

映山红别名尖叶杜鹃、兴安杜鹃,还有一个英文名字:金达莱。朝鲜歌曲《金达莱》凄苦悱恻:当你离我而去的时候,我会在背后默默地送走你,我会采集一怀金达莱花,铺满你离别的路……封建时代女子的不幸爱情,被一代又一代人不分国别地传唱。相爱情深,相思情苦,相别情伤,正诠释了杜鹃花的花语:“节制”。

九仙山的杜鹃花有13000亩。所有的人都说,杜鹃花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望帝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又是一个“节制”的故事。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但在2003年,九仙山的杜鹃花却只有9800亩。是爱山的九仙山管委人,每年以500-1000株的速度有计划地补栽,并引种新的品种,才使得九仙山的杜鹃花“天增岁月山增花”。如在六月底、七月初开放的照山白引种成功,就大大增加了九仙山杜鹃花的面积和品种,延长了花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