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的长耳兔:
读小学时,我听过一个小故事,一直记在心里面。
有一个画家,告诉他两个学生:你们绘画的技术成熟了,我要看你们如何诠释世界,就画一幅“宁静”的图画吧!
长耳兔,宁静是很容易了解的感受,但如何表达呢?你想想,要画出什么样的图画来传达宁静的感觉?
甲生画好了,拿出画作给老师看:画纸上是一幅平静的湖水,连一丝微风都没有,柳叶轻垂,太阳静谧斜挂在西方。湖中有一条小船,有个人躺在船上休息,脸上还盖着一顶帽子。
这是何等安详的画面。老师看了图画,轻轻点点头,表示不错。
长耳兔,甲学生已经画出这么棒的宁静图。我很好奇,乙生会画出什么?
因为我知道,乙学生一定会画出更棒的东西,故事都是这样安排的。
你要不要在这儿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答案?再来印证一下乙的画?
你想好了吗?乙要交出图画了。
画纸上,下着滂沱的大雨,柳枝被狂风吹弯了腰,还有一条湍急的小溪,暴涨的溪水不断流入湖里。
你一定很怀疑吧!这也算宁静吗?
是的,一点也不宁静。但是,画里还有景物。
在湍急的溪流旁边,有一根小树枝,弯得快碰到水面了,却被一小片岩石遮挡了风雨。树枝上有一个摇摇欲坠的鸟巢,眼看再压低一点儿,就要被溪流冲走了。鸟巢里面,有两只小鸟,交着颈子,安稳香甜地睡着。
画家说:“这是更高层次的宁静。”
原来,真正宁静的,不是客观所见的事物。
长耳兔,我写这一封信是因为听到你的烦恼。
你说讨厌现在所处的环境,父母唠叨、同学小心眼,功课又多,想要换一个宁静的地方。
长耳兔,听到你的烦恼,我便想起这个小故事。
你知道宁静的地方在何处?你一定知道了!
我只是想区分,真正的宁静跟外在没有绝对的关系,跟内在的关系比较紧密,所以当你说要换环境,可以先看看内在传达了什么样的讯息。
在我生命中,有很多朋友为了追求宁静与自由,而换环境、逃家、舍弃一切,直到年纪渐长,还在寻找。那到底宁静是在哪儿呢?我猜你知道了,但我太爱讲故事了,不得不讲下一个故事。
有一个和尚,已经很老了。他想在死之前将衣钵传给弟子。
于是,和尚想从三个悟禅极深的弟子中,挑出一个继承人。
老和尚出了一个题目,给三个弟子各一枚铜板去买一样东西。谁买的东西便宜,又能将禅房填满,便能继承衣钵。
甲、乙两弟子出去了,丙弟子却沉默坐禅,没有行动。
不久,甲弟子回来了。他用一元买来好几车的干草,足以塞满禅房。
那真是一块钱所能买到最大量的东西了。但是老和尚看了之后,摇摇头,非常失望。
随后,乙弟子也回来了。
长耳兔,又要让你猜猜了,如果是你,会买什么来填满禅房呢?你知道故事总是愈后面出现的愈强,现在才第二个弟子呢!乙弟子买回一支蜡烛,随即点燃,室内立刻充满烛光。
用一元买回蜡烛,烛光就能点满一屋子,真是有智慧的人。
老和尚见状,口念“阿弥陀佛”,相当满意。
还有丙弟子呢?他没有出门,会拿出什么呢?长耳兔,你想得到吗?我当初看的时候,连甲和尚买的东西都想不出来,更别提丙和尚了。
我曾问过不同的人,有人说点一把火烧了禅房;有人说吹掉蜡烛,让黑暗填满禅房,各有巧妙的答案。
“你呢?”老和尚问丙弟子。
丙弟子起身,将铜板还给老和尚,双手合十:“师父,我买的东西就快来了!”
他吹熄蜡烛,禅房瞬间回到黑暗,他将手指向门外:“师父,弟子买的东西已经来了……”和尚向门外望去,东边一轮满月,剎那间从地平线跃出,冉冉上升,月光照进禅房,洒满月辉。
禅房里寂静非常,老和尚脱下袈裟,披在丙弟子身上,不久便圆寂了。
长耳兔,真正的宁静在内心,而内心的平和,可以不靠外物买来,如一室月光,有智慧与能体悟的人方能拥有。
当然,这个故事比较接近禅理。但是,我要邀请你,静下心来,深呼吸一口气,跟自己的感觉相处在一起。去感觉你心里的烦躁、生气与悲伤。
在那个感觉后面,有没有一个画面?如果有,我期待你的分享,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生命中有些疑惑,本就需要去体验,我希望能给你一些支持,让你不孤单无助。
风雨中的宁静,这个童年听到的故事,我放在心里很久。后来懂得这故事,是从生命经验中得来的。所以你此刻正在体验生命,无论做什么抉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相信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解答。
我说给你听的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放在心里。有一天,不知道何时、何处,你会记起这个故事,回忆你走过的轨迹。
宁静与风雨都很喜欢的 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