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找寻自己的路(3)

我们做父母的,做教师的,有幸陪孩子走着一段路,千万不要越俎代庖才好。

我们用雅卿老师的方法来检证我们是否越俎代庖:

看看你的内心,有没有一个“理想孩子”的模型?学习成绩良好,会读书,健康活泼,聪慧过人,体贴温和,端厚机敏……可是只要你心里有这个“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评、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孩子也就知道“我是不好的”。那么无论你用怎样的沟通技巧,都无法建立孩子的自我概念,让他对自己产生信心。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是不是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的理想孩子?当孩子在做这样的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作什么?

教师要有开放的心灵,要能营造出愉快的学习环境,要鼓励学生去创造思考;要真心喜爱孩子,包容生命中任何晦暗,相信在友善支持的环境中,孩子自然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也愿意协助孩子寻求发展方向;这种根源于真实、自信所产生的爱和道德,才是使生命向上、向善的力量。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种籽学苑的老师们从来不刻意去讨好孩子,也不放弃自己的工作。保持自己心里的平静和生活的乐趣,并在自然的互动中,将这样的生命态度传给学生。

我们知道,教材教法的技巧和改变有作用上的极限,孩子学习的心才是决定他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威胁、利诱和情境的催眠是我们有所不为的方式,那么只有我们激发孩子的向学之心,让孩子对每一门学科产生真正的爱。爱这门学科才是真正的爱,“亲其师,信其道”则属于次之,为考试而学更在次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