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序二: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唐宗浩(13岁)

我是种籽学苑的创校学生,在种籽读了三年半,从种籽毕业后,在一般体制内的中学就读。

说起我和自主学习的缘分,要从小时候开始。

从小,我母亲就很开明,只要不让她太为难,她总是随我做自己的事。因此从小就习惯自己安排生活的我,进了幼稚园,颇难适应。觉得幼稚园占掉我太多的时间,老师们蛮不讲理,总要我们照他的意思活动。所以三年的幼稚园我念了四所学校。如果不是母亲坚持我得学习与他人和平共存,我一定早就退学回家了。

小学一年级,我在德国体验了另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他们虽然也是照课表上课,可是上课的时间很短,可以和老师讲道理,这样的上学经验,让我不再觉得上学是可怕的事。

回台湾,在体制内的小学就读,我又有窒息的感觉。于是我开始争取自己的学习空间,并促成种籽学苑的创校。

到种籽学苑,我们学生和老师共同设计了这个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它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

一、师生皆可以通过生活会议创立、修改校规。

二、学苑教师不会用体罚、辱骂或其他伤害学生身心的方式,强迫我们听话。

三、犯错的学生,是依据生活会议讨论出来的法庭制度,予以教导或限制。而非由老师任凭己意,要打便打、要骂便骂。

四、学生可以自由选课,没课的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想做、也不妨碍规范的事。

五、课程内容都由学生参与讨论,并且按照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速度有所差别。除了语文、数学两个必备的科目外,全部选修。

六、学苑不会有事没事就叫全校的人集合。

总之,学苑的一切,不论是制度或教材,都可以改、都可以变、都可以谈,当然,你得提出你要求改变的理由,说服大多数的人,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达到你的目的。

所谓“在自由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种籽学苑的写照。

我觉得自己在种籽,有许多的成长。例如我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知道人生是有意义的。也从许多同学的改变中,体会到“有教无类、朽木可雕”的深意。

当我从种籽毕业,进入一般体制内的初中,我重新对照其中的差异,也有能力来面对它们。虽然我的功课很好,和老师、同学都处得不错,不过我还是希望种籽这种自主学习的精神,能够在台湾发扬光大。如果台湾能有个自主学习中学,我相信我可以学得比现在更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