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童稚世界无限(2)

细心分辨文明能力与自然能力,有助于解决乔氏的困惑。皮亚杰所描述的认知程序属文明能力的发展,而乔姆斯基所迷惑的语言学习,则为自然能力的延伸。换句话说,儿童的母语学习是整体性的,他们令人惊叹的语言学习能力,实质上是辨认整体特征的表现。我们把前述儿童整体性学习的过程再加以举例说明:

即使像"……在……之上"这等高度抽象的概念,儿童都是通过具体情境,经抓取整体特征,经归纳与取代而得,而不是运用皮亚杰所说的抽象能力。当儿童听到"花落在姐姐头上"、"阿妈摔在地板上"、"饭粒掉在桌上"等话之后,他观察到(儿童能观察到类似句型于不同时间内,重复地发生在他周围,乃是有赖于他特佳的记忆。例如上述三句同类型的词句传入他耳朵的时间,可能相隔数周,但他仍能够归并在一起,抽出三句话使用时的共同情境特征,这种能力便是以儿童特佳的记忆为辅助。相对的,人长大后,要再以学母语的方式直接学习外语便会因记忆不若儿时而有困难,但更根本的困难则为人长大后辨认整体特征的能力亦相应萎缩)使用这些语句的共同特征是,一件实物通过一个动作,加诸另一件实物上面。但是他不会以这样精确的言语,描述出这些情境的特征。他只会分辨某一事件发生时符不符合这情境的特征,这种辨认与描述之分,犹如一个人可以一眼便看出这树是不是榕树,但无法精确描述榕树的特征一样。

然后儿童开始以取代来运用语句,例如把"花落在姐姐头上"换成"球落在爸爸身上",视新情境的发生,以球取代花,以爸爸取代姐姐,并观察大人的反应,自己是不是弄错了?而不断作尝试与修正。

我们曾观察到这样的实例:

(一)妈妈出门,小女孩问"妈妈去哪里?"妈妈回答"去做生意(台语闽南话读若去做生你(lí)"),小女孩乃应以"喔!去做生我(guá)?"大人一时未能会意,须臾才哄然大笑。小女孩从此不再使用"生我"。

(二)小男孩在夜晚黑暗的山路上,心有恐惧,小手抓紧爸爸的手问:"爸爸你说世间(台语读若ségan)无魔鬼不是吗?""是啊,世间无魔鬼啊!"爸爸回答。小男孩还是不放心地再追问:"但大间呢?"世间在台语读成ségan,音同"细间",听之似"小间"之意。小男孩以"小"取代"大",其后慢慢才了解"世间"的意义。

儿童是这样不断勇敢地作种种尝试(尝试时,常从整句中取代其词汇),同时敏锐地观察大人的反应,随时加以修正。不断尝试,使儿童有机会不断修正,从修正中逐步掌握句型的用法,而终于应用自如。

综合起来,儿童的母语学习包含了下列的内在机制:

(A)自大人或大孩子口中归纳出同一语词或同型语句所使用的情境,找出各情境之共同特征,逐渐掌握其正确使用的情境及含义。由于儿童可以辨认复杂事物(基本上是无穷多个变数)的特征,所以语言的复杂句型及语句深层的含义,如乔姆斯基所担心的名例,其使用情境之异同,自亦在儿童辨认能力之内。

(B)儿童对母语的学习是整句成套的认识,而以逐字取代句中字汇来表达意思,并非分析词类及学习语法,再予以拼凑组合。这种整体观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特点,也是人原创力的基础。

(C)儿童掌握句型之后,随时通过尝试错误,还诸实际,随时修正。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