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风来之处

晴和天气碧瑶琼,

初雨点初红,

蝶舞雕栏脉脉风,

有人画桥上,

看我碧馆中。

——喜欢我填的这首小词吗?

江南园林,是诸多文人的梦,无论是记载了陆游和唐婉故事的绍兴沈园,还是临皋冒辟疆家的水绘园,袁大才子的随园,苏州城里的退思园、拙政园,以竹为名的“个园”,古往今来,牵系了多少缠绵春风,才人衣冠……

晨定昏醒,暮鼓晨钟,是我心底古典的声音,清风明月,风到月来,襟袖眉宇之间,飘逸的是风月无边的诗情和画意……

因此,喜欢闲适雅致的江南风物中那几处,恰好皆名“月到风来”。其一在苏州的网师园中,有座小小的石桥,不足一米,精巧可爱极了,过小桥不远处,即是“月来风到亭”,小小精致的题额,好诗意。此处,逢月明之夕,皆可以“三映月”,天上,水里,镜中,晶莹剔透,仿佛一瞬间身在水晶宫。曾有月明之夕,我一时兴之所致,在此处篆刻了一个随身带着的汉篆小印章“霁云初晓月犹明”,风清月朗,更无一丝尘埃!

“月到风来”的另一处,在金陵的莫愁湖畔。古代那位名唤“莫愁”的女子,堪含笑解忧,楚楚动人。而今时,湖畔“月到风来处”旁有几处题额,甚为雅致。胜棋楼的对联是“六代莺华,并作王侯清净地;一湖烟水,荡开儿女古今愁”,最喜欢是那幅“荷花生日”,两旁的对联很雅致,“大地山河赢一著,美人心迹更双清”。

喜欢,荷池边,荷风里,画荷。

仿佛清香飘上画卷,古意盎然。

有一次,依在荷池边的“清可轩”里临摹荷花,有一些微雨,轻雾薄纱般的空气弥漫,清清的荷香,心旷神怡……

细心描绘,荷池里,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粉荷,楚楚动人……

清可轩,真是令人遐思的名字,“可”在古代是可人,是可卿,是芳心可可……

我想,如果化做一朵荷花,那么,一个荷池,对于一朵小荷而言,亦是起伏的乾坤吧?!

……

据说,乾隆皇帝喜欢江南风物,几度巡游江南,留下传奇无数。当他想念江南园林时,便命臣工设计绮春、畅春二处园林时,颇多效仿江南景色的风致。于是,颐和园里至今亦有一处名唤“月到风来处”,可见,清风明月,古今南北同。

其实,南北园林交融,集天下众美,是皇家本色,园林设计彼此借鉴本不足为奇。相比,纤细精致的江南园林,而我,还是更喜欢帝京王气所凝的御花园、太液池、太庙。

从自然中体悟人文蕴涵,平衡和谐,是我希望汲取的营养,每次生日的正午都会到“五色土社稷坛”前,看看天上的云……偶尔,一次,仿佛听到古建筑檐上铜铃的清凉响声,可看看社稷坛四处空旷,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戴的项链上小银铃的声音,不禁笑了。看来,听风观水,内观自照,原是自己的心!

清风明月,天下四时,处处皆有,日日可“月到风来”,不同的是自己的心,若有心,不必远寻,自在身边心上。

古往今来,无论是梦游江南的乾隆皇帝,还是在水绘园中感慨大明故国的才子冒辟疆,还是此时悠然读此文的您,我们世间每一个人,原本,皆是自然里,一朵花一片叶般的作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