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及捕鱼方法(4)

鱼藤属植物(图a)

鱼藤生长在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一带,木质藤本,心形小叶,对生,花和豆荚均为紫红色,根可研磨成粉末,撒在水中,很快就会有昏迷的鱼儿浮上水面。

玉蕊属植物(图b)

生长在东南亚、澳洲及波利维亚,常生长于海边。将坛状

豆荚里的种子碾碎后撒入水中即可。

沙漠玫瑰(图c)

生长在热带、南非及阿拉伯的部分地区。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厚厚的革质叶,紫红色筒状花,簇生,药鱼效果最好。茎与根磨碎后会流出毒性很强的汁液。

皂角树(图d)

野生,生长在北美洲西部干燥开阔的灌木丛林中,具有狭长的革质叶,白色星形花。鳞状根磨碎后,撒入池水中即可。

美洲山羊豆(图e)

生长在北美的旷野地带,外表具有微小绒毛,狭长的小叶对生,豆荚长而扁平。磨碎的茎干或者毒性很强的根都可用来药鱼。

极地捕鱼

在终年封冻的极地地区,可能最容易获取的食物就是鱼了。即便是夏季,在冰窟中钓鱼也比在有流动的冰面捕鱼安全,后者的冰面常会坍塌。下面描述的技巧同样适用于冬季结冰的湖面。但是冰层必须足够厚,能够承受你的体重,但又不要过于坚固,否则就无法破开冰洞了。

首先要在冰面上破洞。如果手头有冰锯,破洞很容易。如果没有,就得冒着所站冰面可能破裂的危险。操作时必须小心。

钩线

与常用的方法相同。穿好饵料。你可能需要用重物垂住鱼线,使鱼钩处在一定深度的水层中。

可以多凿几个冰洞,这样就可施展冰上垂钓技巧了———最好构建多重钓鱼点。还需要掌握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从而了解鱼何时上钩。用小块的衣物或纸片制成三角旗———最好是色彩鲜艳,便于与冰雪区分———系在一根轻木棍上,将该棍垂直捆绑在另一根木棍的中部,后者比冰洞的直径至少长30%,便于横架在冰洞上。将鱼线系在旗棍的下端,使鱼线位于冰洞中央。

鱼吞饵后,拖动十字形交叉棍,上面的三角旗就会左右摇摆。注意观察,很快就会有动静的,及时发现才能有效地捕到上钩的鱼。否则扭动挣扎的鱼很快就会成为在附近水域中游弋的海豹的美餐。

冰网

鱼类虽不会冬眠,但是当冬季气温下降时,它们体内的代谢速度也会逐渐变慢,并且很少觅食,所以上钩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时,鱼网可能就会十分有效了。

将网布置在冰下的水中。沿着浮冰边缘布网,网很可能会被冻结在浮冰上,扯动时就会十分危险。可以先在冰面上每间隔80厘米打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冰洞。网底沿系上重物,网上沿每隔80厘米悬有一根吊线。准备一些比冰洞直径长的木棍,以便系住网吊线。先将网一端的吊线系在边洞木棍的中央部位,从边洞上将鱼网放到水中。

用另一根带钩的长棍(可以临时制作)从第二个冰洞伸到水中,钩出网上的第二根吊线;用同样的方法,把吊线系在横放在冰洞的木棒上,将整个鱼网都悬挂好。

如果冰层比较薄,可将所有的吊线都穿在钩棍上,然后将网从第一个洞放到水中,第一根吊线系牢在第一根横棍上;小心握住吊线,将钩棍穿过下一个冰洞,将第二根吊线拴在第二根横棍上。依次将吊线拴在相应的横棍上,直到整个鱼网全部展开为止。

需要检查鱼网是否有鱼上钩时,用钩棍拖起鱼网即可。

在极地,如果不及时检查,最终你会发现网上的鱼全都成了海豹的美餐。

鱼的清洗与处理

几乎所有的淡水鱼类都可食用。长度不足5厘米的可以整条烹制,不用处理。大鱼则必须剖膛清洗干净。鳗鱼和鲇鱼表皮光滑,无需去鳞,其他的鱼类需要。鲇鱼的骨架较软,大多数的其他鱼类都有许多鱼刺。

放血:捉住鱼后,应尽快切开喉咙,放掉血液并除去鱼鳃。剖膛:沿肛门至鱼头喉咙切口处的连线剖开鱼腹,除去里面所有的内脏———可以用作垂钓的诱饵。但鱼卵要保留下来,其营养十分丰富。这样处理后,鱼肉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去鳞:并非所有的鱼都必须去鳞。有些可以直接带鳞烹制。不过时间充足的话,最好还是去鳞。用手抓住尾部,用刀逆向刮去。

剥皮:鱼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食用。食物很充足时,可以不要。鳗鱼或鲇鱼在去皮时,可以用细棍穿过鱼头,架在叉桩上,从头部的后端切开皮肤,直接用手撕到尾部即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