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食物(2)

绵羊和山羊也会啃食树皮,它们留下的牙痕通常是歪斜的,而鹿类的牙痕则是垂直的。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常位于树茎底部———剥光树木的嫩皮通常也是野兔们的杰作。勤劳而不知倦的河狸啃过的地方看起来好像用小手斧砍过似的,有着圆锥形顶部的深痕。

松鼠会爬上树茎的顶部蚕食幼嫩枝条的树皮,木屑及树皮碎片通常会散落到树干底下,如果你见到地面上散落着碎木屑,很可能树上就有松鼠的巢穴。但如果同时又有坚果或松子之类散落在树下,则表明这有可能是爱偷食坚果的鸟类干的。在地面上的一堆空果壳附近,很可能有啮齿类动物居住的地洞。

如果仍然生长的树苗枝头似乎曾被水平修剪,或者树木底层枝干在一定高度被齐齐剪去上段的嫩枝叶,就可以推测这是喜食嫩枝的草食性动物如鹿类留下的印记。排泄物

粪便也是识别动物类别的最好指示物之一。动物体型大小和数量也可从中略见一二,粪便干燥程度是判断它们何时从此地经过的指标之一。随着时间的延长,粪便会变得坚硬,臭味也逐渐消失———新鲜粪便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飞动的苍蝇可以使你注意到附近的动物粪便。

哺乳类动物:许多哺乳类动物的粪便有强烈的遗臭,这是由在肛门内侧附近的腺体分泌产生的,它们有标记领地、发送性信号等重要功能。可以用作诱饵。

草食性动物,诸如牛、鹿、兔子留下圆圆的稻草状排泄物。肉食性动物,诸如猫、狐狸等的排泄物为长条形。有些动物,包括獾和熊类,是杂食性动物。掰开一团干燥的粪便察看是否能找到有关此种动物觅食习性的线索,以便在布置陷阱时选用动物偏好的诱饵。

鸟类:分为肉食性和草食性,通过辨别鸟粪可以区分它们。食谷物的草食性鸟的粪便体积较小,多数情况下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大型猛禽排出球形粪便,里面可能还会有未完全消化的肉类残渣,如鱼、鸟、鼠或啮齿类小动物等。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能就有水源,因为小鸟不会飞离水源太远。但是肉食性鸟类水源远近不会限制它们的生活区域。地面上富集鸟粪,通常表明周围会有鸟类的巢穴。鸟类喜欢在枯树上就餐,因为那里有许多蠕虫可供捕食。

掘土

有些动物在地上掘洞以寻找昆虫和块根类食物。野猪,尤其会翻拱大块的地面。如果明显有新的潮湿的碎土,很可能不久前就有动物光临过这里。大块泥泞加上动物打滚留下的痕迹通常是猪类动物留下的。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在地表留下较小痕迹。

遗臭与气味

留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注意空气中遗留的气味,它们很可能预示着野生动物何时出现,是哪一种动物,有肉食性猛兽存在的地方可能也会就有相应的捕食对象。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嗅觉功能。有些动物的嗅觉十分灵敏,尤其是狐狸。随时睁大你的双眼,天气寒冷时,大型动物的呼气往往凝结成可以看见的雾气,如果处在有利地形,即便相距较远也能察觉到。

地洞与兽穴

许多动物通常在远离水面的高地上打洞做巢。有些动物,比如兔物类和松鼠,尽管有狡兔三窟之说,要捕捉它们其实也并非很困难。兔子应急 的洞穴很容易被挖出,或者用一根荆棘或带倒钩的丝线就可拖塌离地表很近的地洞,把兔子钩出来。

肉食性动物通常藏身洞穴之中,这在森林里很是普遍。洞穴周围的排泄物或踪迹会暴露出它们的行踪———同时也表明洞穴已被占用(不过有少数动物,如獾,会有规律地在远离洞穴的地方排便)。

哺乳动物

以下图示的各类动物足迹中,不包含遗留的皮屑。多数图示的是某类家族中的代表动物,由于大小差异,足印的大小也会变化很大。足迹1代表右前脚,足迹2代表右后脚。

猫科动物

包括家猫和老虎,体型相差很大,但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生长在在除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之外的各大洲,但在任何地方都分布都不多。它们习惯于夜间活动,躲避人类,颇有几分神秘色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可能还会见到万兽之王———狮子,但很少见到猫科动物。它们全都是潜在的食物来源———但不可捕杀稀少的大型猫科动物。可能会遇到已腐烂的大型猫科动物捕杀后吃剩下的猎物尸体残骸———但要当心:其主人可能就在附近。猫科动物的肉可能难以消化,要彻底煮熟。但小型动物的鲜肉味道很不错,与兔肉差不多。它们的肌腱坚韧有力,是弓弦的好材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