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1)

大多数沙漠地带曾经都是一片沃土,有些生物在那里生存了下来并且都适应了新的环境。与它们一样,求生者必须学会利用任何能使自己免受烈日暴晒的阴凉所,尽量减少体液流失,限制日常活动。不断从穿越沙漠的旅人中吸取生存的经验。

有些沙漠,如撒哈拉大沙漠、中东沙漠,秘鲁和北智利沙漠以及蒙古的戈壁沙漠地区,日夜温差非常大。夜间空气中水蒸汽凝集可以得到珍贵的水。在南非的纳米比亚沙漠,海风带来的湿雾也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水气。而在诸如西澳大利亚,北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莫哈维沙漠地区,日夜温差变化相对较小,很少有水蒸汽凝结,因此动植物都很稀少,生存也更加困难。有时,比如在卡拉哈里沙漠,生长着一些稀疏的草类和棘荆类灌木。即使在最贫瘠的环境中,有些生命也仍能存活,但是你必须知道如何去发现它们。

在一年中的某个时候可能出现沙尘暴,能见度几乎降为零,需要做好严密的防护,防止沙子进入口眼耳鼻当中。旋风沙柱,一种类似龙卷风的沙漠旋风,十分常见

难得的雨水降临时———在有些地区可能要很多年才会出现———可能会滂沱而下,很快形成巨大的洪水,很快又会被干涸的地表所吸收。在这期间,会有一些植物短暂开花,快速生殖的动物借此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比如亚利桑那地区中生活的锄足蟾。

沙漠降雨量和温度

占阿拉伯半岛南部地区1/4面积的若布拉里地区四季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无降雨,但是冬季里甚至一天之内降雨量就会超过30毫米,这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7月里白天气温高达48℃,夜间降到15℃,12月里气温日夜变化范围在26℃到零下6.6℃之间。

水是第一需要,找到水源十分重要。如果有水应限定配给量。如果是在计划穿行沙漠的途中因车辆抛锚而受阻,你可能而且应在计划中已经查明了路途中已知的绿洲、坎儿井或水洞。坎儿井可能很深,需要吊桶和绳索才能提上水。干涸河床底部的水洞经常是季节性的,上面通常有前人覆盖的石板或枝条。

远离已知水洞之地时,在干涸溪流转弯处外边的最低处或沙丘之间的最低处向下奋力挖掘可能就会找着水。炎热天气时不要劳作,流汗会带走更多的体液,而你又并非一定可以找到水。必须在丢失体液与可能的获得之间获得平衡。

充分利用仙人掌和各种根所提供水源。利用沙漠中日夜间极大的温差也可以凝结水蒸气取水。(见“必需物品”章中的“水源”部分)

幸存的希望

这取决于能否获取必需的水资源,同时要防止烈日暴晒,使失水量降至最低。允许有稍微的不平衡。每失水两升至少应补充一升半(4∶3)。身体出汗后要及时补水,这样才能使损害降至最低限度,而且也不会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体液缺少并不会降低流汗量。淌汗是体内降温的机制之一,目的并非是排出水分。如果一次饮水过多,超过身体需求量,会随即被排出,毫无益处。在无水而温度高达48℃的日子里,即使整天呆在阴凉棚里,也仅能维持两天半的时间。如果温度低于21℃,可能会使你坚持12天之久。如果你被迫向安全地带转移,所能跨越距离的长短要根据沿途是否能获取水分而定。在温度高达48℃时,如果无水,即便昼伏夜行也只能走40公里,白天能走几公里就算不错了。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拥有两升水,你能走56公里,持续3天。除非每人能获取4.5升水,否则生存的机会不会有所增加,而在受过良好训练,同时又具有坚强的意志,则可能会创造奇迹。

庇护所与火源

搭建庇护所,避免阳光暴晒,这样才能休息。也需要避风和免遭低温夜晚的侵袭。不要滞留在金属外壳的车辆或飞机里,在烈日下气温很快就会升高到让你无法忍受的程度。可以利用它们支撑庇护所,或者在机翼的阴影下搭建庇护所。要充分利用岩石突起和干涸河床的阴凉处,利用中空双层的方法来隔热制冷。(见“热带地区”)

身处荒漠沙地时你也可以利用车辆或飞机残骸在沙地下面建造庇护所。许多沙地生活的动物白天都藏身于地表之下,那里昼凉夜暖。沙地无法挖隧道,你必须有支撑材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