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带

人类常常将不适应的外部环境都看作逆境,感觉比喻与之斗争。这不是险境求生的好方法———与天斗,败者惟有自己。新的环境的确包含潜在的危险,你必须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但大自然是不会偏袒谁的。学会适应每一种气候,学会利用环境赐予给你的东西。气候不仅仅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极地气候

极地地区是指北纬60°33' 以北,南纬60°33' 以南的地区,但是身处世界各地的高海拔地区,都必须具有相应的防御严寒的能力。在赤道地区,比如安第斯山脉,海拔5000米以上才会被积雪覆盖,但是越接近极地地区,高山积雪线就会越低———南美洲最南角的山上海拔几百米以上就会终年积雪。甚至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岛、冰岛、北欧和前苏联的北部地带都属于北极地区。

苔原地区

极帽的南部,永久被冰雪封冻的地层,草木生长都受到阻滞的地区。虽然,在夏天冰雪会融化,但是植物的根部依然无法刺穿坚硬的封冻地层。高海拔地区也会出现类似的地形。

北方针叶林区

在北极苔原与温带主大陆之间有一条宽达1300千米的森林带。在俄罗斯泰加地区,森林纵向延伸达1650千米,向北沿着西伯利亚河直到北极圈内。但是在加拿大的哈得逊湾地区,森林带平行于北极圈以南向东西方向延伸。

冬季严寒而且漫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大地封冻,夏季很短,一年中仅有3~5个月地层会解冻,雨水可以到达草木的根部。沿着流向北冰洋的江河两岸,草木尤其茂盛。这里生存着许多珍贵的动物:麋鹿、熊、水獭、山猫、黑貂和松鼠以及其他更小的生物和多种鸟类。

在夏季冰雪融化的积水存积在低洼地,就会形成沼泽。横卧的树木和密集的苔藓都使得在其中行走十分艰难。蚊子非常令人讨厌(尽管这里的不会传染疟疾)。

如果穿着防寒衣物,在冬季穿行这些地区相对容易一些。沿河旅行比较理想,河中大量生长着各种鱼类,味道鲜美,可以利用到处倒地的林木扎个木筏,顺流而下。

温带气候区

对于不具备特别求生技能或知识的旅行者来说,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及南半球相应地区可能就是最佳的野外郊游之地了。大多数读者都熟知这些地区的环境,常常也是城市密集分布的地区。在这里不可能会出现生命攸关的严峻考验。只要健康状况良好,具备基本的求生技能,一般来说,不大可能会长期与世隔绝,或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仍然无法获得帮助。在隆冬季节也要求个人具备一些极地生存所应有的技能。

落叶林

在天气变暖,冬季也不那么严寒的地区,落叶林就替代了针叶林。橡树、山毛榉、枫树和核桃树是美洲大陆的主要树种。栗树、菩提树、橡树和山毛榉是欧亚大陆的主要树种。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着多种植物和真菌。在这里生存应当不成问题,除非在极高海拔地区,那里的环境条件类似苔原或雪地地区。不过人类已经征服了许多这样的地区。

温带草原

主要为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雨量适中,这些地区已经成为全球食物最大的产区———种植谷物;饲养牛羊。夏季里水源会成问题,冬季要有庇护所。

地中海地区

地中海周围地区是半干旱地区,夏季持续时间长而且炎热,冬季短而旱。一年四季大部分日子都阳光普照和干风盛行。这些地区曾经广泛分布着橡树林,树木被砍伐后,土壤受到侵蚀,大部分地区就逐渐覆盖上常绿灌木。美国加州的部分地区与之非常相似,树木很少,水会成为问题。在高海拔地区,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热带森林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片陆地,包括广阔的可耕作区和各种环境恶劣的沼泽和沙漠地。有近1/3面积是原始森林———热带雨林,亚热带雨林和高山林。共同特征是具有粗犷的山川,降雨量十分充沛,进而形成了许多汹涌澎湃的江河,在靠近海岸的地带以及其他低洼地区常常会形成大片的沼泽地。

热带大草原

这是热带草地,通常位于沙漠与热带雨林之间。森林边缘地带野草茂盛,有的可达3米,树木更为常见。全年平均气温偏高。非洲大陆超出1/3的地区都属于这种气候。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也属于这种气候,那里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繁茂的桉树林。此外还包括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西南部平原以及巴西的热带草原等。寻找水源常常不易,但是只要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有茂盛的植物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非洲,可以见到大量群居性野生动物。

沙漠地区

地球陆地表面有1/5的地方覆盖着沙漠,那里干旱贫瘠,生存起来非常困难。当气流从赤道地区升起,逐渐排出所含的水蒸汽,在临近大地时又重被加热,将当地的一点水汽带走,地面就开始沙漠化了。在沙漠地带白天几乎不见一片云,烈日直射,夜间也无法保温,所以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温度很高(在撒哈拉沙漠白天气温可以高达58℃),而夜间则会降至零度以下。地球上的沙漠地区只有一小部分由沙组成,大约是撒哈拉1/10的面积,绝大部分都是由干涸河床的戈壁碎石构成。风吹会使沙子移动,堆积在低洼之地。另外,有些地方会出现由风蚀而形成的沙丘,干涸的沼泽地和流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