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与开放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
*封闭还是开放取决于基金公司的营销策略。
部分基金只可看不可买
从2007年开始,不少投资者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你去银行询问那些明星基金时,原来基金排行榜上排名前几在的基金基本都无法申购,处于封闭之中。开放式基金不再开放了,独自躲进了高角楼,于是投资者们对于它们“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了。
比如,2007年开始经常出现在基金排行榜前列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从2007年1月29日开始,该基金就暂停了申购和转入申请,及至两年半之后仍然没有打开申购。其后该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另一只新基金华夏策略也同样没有打开申购。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类特殊的基金,名为开放式基金,但与开放申购赎回的基金相比,这类基金只允许投资者赎回,而不允许申购。
暂停申购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基金在各种突发市况下都可以暂停申购。2009年有关统计显示,当时封闭超过1年的开放式偏股基金达到12只,表2-2列出的是其中的5只。
一位基金公司的朋友说:“我们的想法是,先把一只产品做成拳头产品,保持适度的规模,做出业绩。”其潜台词就是:先做个业绩标杆,然后做规模就有了铺垫。
这位朋友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员工,但实际上,从华夏等大规模基金公司和新兴的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成长历程来看,这种做法是一种相当惯常的做法。即严格控制一只或两只产品的规模,使业绩居前,投资者在购买明星基金无望时,或转而对该基金公司的其他产品产生兴趣,使得后继的公司整体规模上升。
从基金公司的布局上看,这确实是基金公司的一种好的发展战略。而且从基金契约的角度看,似乎也无可辩驳,因为基金公司并没有违背当初的诺言。
一只长时间暂停申购的基金铁契约中是这样描述暂停申购的情况的:
在如下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可以拒绝或暂停接受投资人的申购申请:
(1)不可抗力。
(2)证券交易市场交易时间非正常停市。
(3)基金管理人认为市场缺乏合适的投资机会,继续接受申购可能对已有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产生损害。
(4)基金管理人认为会有损于已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其他申购。
(5)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代销机构或注册登记机构的技术保障或人员支持等不充分。
(6)法律法规规定或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情形。
提防“领衔主演”基金的诱饵
暂停申购只与原有持有人的利益有关,长期暂停基金申购的理由不外乎是保护原有持有人利益。这一方面是因为规模的扩大会降低原有股票仓位水平,另一方面是基金管理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够管理一定规模的基金时,超出能力的规模也会被限制。后一点显然还与基金的风格有关。
到2009年中,暂停申购的12只基金中,有5只都是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基金,其中份额规模最大的两只已经超过300亿元。
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这类基金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意义。如果投资者买不到某个暂停申购的基金,在这只“领衔主演”基金的光环下,投资者会产生一种感觉,认为这家公司的其他基金也应该不错,进而转向该公司的其他基金。但这样做可能并不合适。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从规模上看,在基金的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只需关注投资方面的问题,即不会出现大量资金涌入的冲击;其次,封闭的开放式基金都是业绩相对较好的基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暂停申购,基金的规模也会保持相对稳定,基金经理不会遇到大量赎回的冲击。如此看来,这样的基金的业绩表现是一般开放式基金所不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