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爱上合并同类项

被女友拉去逛街。

在打折季的混乱局势中,除了淘货,还有一项消遣,那就是关注自己买过的东西,看看那些曾经让我们心动的东西现在境遇如何。

在一个专柜前,见一个打扮很潮的女孩拎着一件皮衣,破口大骂,和售货员纠缠不清。我以为是衣服出了问题,后来发现,原来皮衣两折,而她曾是原价买主。仅此而已!

和女友相视一笑,原来大家在做的都是同一工种──那就是乐此不疲地寻找衣柜里刚添的那一件。

男人说,都是些小女人心思,不值一提。

讲一个男人的故事。

男人开车出行,我是乘客。高速路上,男人开车诡异,简直不是常规避让,而是像跟车一样,速率不一。前车快,他踩油门;前车慢,他点刹车。跟了将近一小时,前车不见了。

未几,换一辆继续跟。

三辆过后,我发现,加上他把着方向盘的那一辆,四辆车除了颜色,车型完全一致!

两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对已有的东西近乎强迫性的关注,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视网膜效应”。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网上遇到女友,她抱怨,自从买了这个手袋,发现满大街都是!

和一位准爸吃饭,他感叹,自从老婆怀孕,发现小区里全是孕妇!

朋友买了一辆宝石蓝的车,当时觉得很特别,可是开出去,发现光上班路上就见了七八辆!

还有,你烫了直发,发现满大街都是直发;你改了卷发,又会发现,怎么从十几岁到几十岁女人头上顶的,都是一头卷发!

我们的眼睛如同一个吸盘,很自然地就把与自己一致的信息吸引过来,并选择性地加以注意,直至变成一种主动性的寻找、印证,接着寻找,就这样循环往复。

比如,你刚有了一个宝宝,便会惊奇地发现,电梯里每天都会出现不同的婴儿;你刚买了一款衣服,便会觉得疑惑,街上怎么这么多女孩跟自己的品位相同;你有一段时间特别关注股市,那么,电视里多数播的,肯定都是如何理财;你最近看了几档相亲节目,换台时很可能会抱怨,怎么现在各个电视台都好这口儿……

你越是注意环境中的某个客体或事件,就越能觉察更多和它一致的信息。就像合并同类项上了瘾,只要遇到相同的因子,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挑出来,合并进去。

不同的是,有人将这道生活的数学题做得不亦乐乎,有人却做得期期艾艾。做得开心的,会觉得生活如同一场魔术,不断揭示一个又一个谜底;做得不开心的,则觉得自己怎么着都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明智的那一个。

比如,同样是为自己的衣服找“同伴”,我和女友不过是顺道查看,一笑了之,骂人女孩却恼羞成怒,仪态尽失;同样是撞衫,有人觉得不过偶尔品位一致罢了,有人却恨不得把衣服永远压在箱底;同样是和同事碰巧买了同一个车型,有人觉得亲切无比,有人则恨不得把车停得远远的……

其实,大可不必。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身边都卧着它的同类。善变的,是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我们身在事外时如此迟钝,即使在自己眼皮底下滋生蔓延也视而不见;一旦置身事内却极度敏锐,即使只是刚露苗头也火眼金睛。

做一个实验:

现在,花一些时间寻找环境中不在你知觉里的几样东西,比如墙上的一个点、家里的圆形物品,然后,合并同类项,去找环境内与之一样的东西,十分钟过后,会不会发现自己收获颇丰?

外界变了吗?一点没有。是选择性注意让我们产生了一些错觉。

当某件物品由于某个特殊的契机上升为视觉焦点,那么,类似的物品可能会突然成为你眼睛的宠儿,令你青睐有加。你越对它注意,越发现它占据了你过多的视野,直至最后对你形成压力。

不过,反过来想想,错觉本身没有罪过,它最多只是暂时欺骗了你。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罪证,那就是它左右了你的思想,扰乱了你的心情,而这,恰恰都源于你的主动选择。

如同寻宝,第一件,你觉得很珍贵;接着出现另一件,有点迟疑;再接下来,当你觉得宝贝铺天盖地的时候,它带给你的已经不再是喜悦,而是失落。

关节点:视网膜效应

我们的眼睛如同一个吸盘,很自然地就把与自己一致的信息吸引过来,并选择性地加以注意,直至变成一种主动性的寻找、印证,接着寻找,就这样循环往复。

你越是注意环境中的某个客体或事件,就越能觉察更多和它一致的信息。就像合并同类项上了瘾,只要遇到相同的因子,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挑出来,合并进去。

错觉本身没有罪过,它最多只是暂时欺骗了你。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罪证,那就是它左右了你的思想,扰乱了你的心情,而这,恰恰都源于你的主动选择。

如果你真心想送礼物给闺密,“围巾或香水,自己选一个吧”。如果仅仅是客套的可送可不送的礼物,不妨用点诡计:“想送你一件礼物,你最近需要什么?”

虚伪?

不,这叫“沉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