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森 效 应 不仅要有实力,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

有一个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一到正式比赛中,他就失误连连,让自己失望,让看好自己的人大跌眼镜。后来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一到竞技场上就因为心理素质不好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所以说,在竞技场上,选手之间的较量不单纯是实力水平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比拼。只有心理素质好,才能沉着冷静、从容不迫,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一到比赛的时候就紧张,那么选手的真正实力就很难发挥出来。这样即使他再有实力,也无济于事。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詹森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1: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詹森效应告诉我们,竞技场上考验的不仅是选手的实力,更是选手的心理素质。有些人之所以无法在正式比赛中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与他们对比赛结果过分重视有关,比如,他们总想着不能输,输了会怎样,这样无形中就给自己增加了压力,甚至让自己累得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难以发挥自己全部的实力。

如果懂得淡化结果,注重具体过程,不去多考虑结果如何,减少影响自己发挥出正常水平的不利因素,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解决问题或比赛过程中,就能较好地进入比赛状态,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静与放松,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 2逆转了俄罗斯队,赢得了奥运冠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无数国人为此落泪。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赢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女排精神让人感动。

事实上,中国女排大比分落后俄罗斯队两局,在不能再失局的情况下,中国女排队员没有出现人们料想的慌乱,她们沉着冷静,打得有板有眼,使比分一直压着对手。就这样,中国姑娘连赢三局,以3 2赢得了比赛胜利。

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姑娘表现出的心理素质让人称赞不已,其实这是因为她们注重过程,淡化了结果。试想一下,在落后两局的形势下,如果去想比赛的结果,她们一定会慌乱起来。相反,不去想比赛结果,而是打好每一局比赛,才能丢掉“落后两局”的包袱,轻松应战。

在我国体育界,乒坛女将邓亚萍是一个心理素质过硬的运动员。每每提起她,我们就会想到她在赛场上的冷静表现,每到最后几个关键球,她都表现得异常出色,即使之前大比分领先对手,她也绝不在最后几个球上麻痹大意。她自己也曾经说过,其实技术有时候是难分伯仲的,这时就要靠心理素质去战胜对手。

除了比赛要求一个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考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很高。在学校中,不少学生身上也表现出“詹森效应”。平时学习刻苦,基础扎实,成绩优异,然而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经常表现为紧张、慌乱,脑海里一片空白。对此,心理学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考试的期望值过高,太在乎结果。

有些孩子只想考高分,又怕失败,患得患失,压力过大。结果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症状随之而生。这就要求学生用平常的心态对待考试,要平心静气地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高考在即,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女儿说:“我的同学这几天觉得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起来,学傻了。”

妈妈说:“那不是学傻了,而是考前过分焦虑、紧张造成的,放松一下就好,不必大惊小怪的。”

妈妈笑着问女儿:“你该不会也学傻了吧?”

女儿呵呵地笑了,说:“我才没那么紧张呢!”

这时爸爸说:“考试其实就是换个地方做题,是不是呢?”

女儿一听,笑着点头称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