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比较思维(13)

前IBM总裁沃森曾经说过:"我从不会犹豫提升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当官。体贴入微的助理或你喜欢带着一起去钓鱼的人对你可能是个大陷阱。我反而会去找那种尖锐、挑剔、严厉、几乎令人讨厌的人,他们才看得见,也会告诉你事情的真相。如果你身边都是这样的人,你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就一定比他人高明,不要以为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其他人就得三缄其口。事实上,一个懂得坚持原则又能够从善如流的人才可能成长为一个卓越的人。13?博弈思维法--比较多种利弊再做决定

生活中无处不博弈,博弈是我们的生活一种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之间的行为方式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做决策前,我们要考虑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在此基础上对比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要通俗地表述这个问题就要从经典案例囚徒困境说起。

某日,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甲和乙,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都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

警方虽怀疑他们作案,但却没有掌握确切的证据,于是警方将两人进行隔离审讯,由地方检察官分别与甲和乙单独谈话。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1年刑期。但是,根据控辩交易制度,如果你坦白并揭发同伙杀人的罪行,我将判你无罪释放,但你的同伙要被判30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30年刑,他被判无罪释放。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15年刑。"

这时,两人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且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的最佳策略。因为自己坦白交待,而对方抵赖的话,还可以期望得到无罪释放,即使对方也坦白交待,至多也只判15年。而如果自己选择抵赖,对方选择坦白的话,那么自己就得坐30年牢,而对方却会被无罪释放,这显然是最不划算的。出于同样的心理,彼此会考虑到对方选择抵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谁也不会去冒这个险。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都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而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各种选择的利弊,再加上信息的隔断,两人都选择了事实上对自己最不利的策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