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至少是20年以后(1)

一个个小生命就这样来到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顺带的,男人们晋升为了父亲,女人们晋升为了母亲。再然后,很多你想到的、你没想到的教育问题也都接踵而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父母的眉头一次次紧皱或舒展 渐渐的,孩子长大了,这时候一个大大的问号也横亘在了我们的心头: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还记得孩子出生不久后,我就和家里人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当时具体的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想来都非常有道理:“我不希望孩子能成名成家,只希望他未来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话虽简单,但却真实地道出了父母们的心声: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有点出息,哪怕不是大出息也好,但一定要生活得快乐、幸福,至少是衣食无忧的。

在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太多太多的教育问题,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越发地深刻了。生孩子,只是一个开始,养孩子,才是真正的大学问!

可以说,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这一意味着荣耀、责任,重若千斤的称呼,时刻都在督促我们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想想10年,或者20年后,你的教育将带给孩子些什么?

对于男孩来说,20年后的他是懒惰、自私、落后、逃避,人人见之议论纷纷,说他“没出息”;还是坚强、勇敢、勤奋、宽容、上进、聪慧、人人见之伸出大拇指,称赞其“了不起”?

对于女孩来说,20年后的她是懦弱、依赖、感情用事、落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平庸女性”;还是优雅、美丽、博学、坚强、乐观、上进,成为人见人爱的优秀女性?

20年后,你的男孩能最棒吗?

20年后,你的女孩能最棒吗?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认可这样一个事实:父母的教育,决定了孩子的前进方向!

20年后,我们为之竭尽心力的孩子,究竟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成功,收获怎样的幸福,其实正是在今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定了型的。而这个关键的塑型人,恰恰就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

美国作家古德在他的小说《家庭》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也曾经有人说:“家,就是一本翻旧了却舍不得也丢不掉的书,外表平凡无奇,里面蕴含着无尽的东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这两句教育名言深信不疑。刚刚张开朦胧双眼的孩子,对这个世界都是一无所知的,他的第一句话、第一次迈步等,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引导下完成的。此时的他,完全没有规划自己未来蓝图的能力,他必然也必须沿着父母所规划好的线路前行 父母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牢记在了心里;父母努力去挖掘他身上的某些天赋,他就成为了天才;父母悄悄地帮上那么一把、推上那么一下,孩子就朝着优秀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在写作本书之前,有这样两个家教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读了这两个故事,也才有了这两本书的写作与出版。我相信,用心去品读这两个故事,每位父母都将深受感动、深受启发:

故事一则:

作为父亲,股神巴菲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也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一位父亲,可当他的儿子向他借钱创业时,巴菲特却扔给孩子这样一句话:不借,去向银行贷款吧!于是,10几年后,他日益成功的儿子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感触: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明智极了,感谢我的父亲!

故事二则:

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母亲只上过几年小学,还因为工伤落下了腿部的残疾。可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却经常半夜挑灯帮上中学的女儿抄写卷子上的错题,最后整理成册,让女儿重新做一遍,直到做会为止。最终,女儿在母亲的帮助下,顺利考入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做为父母,我想与您一同思考这样两个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