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刘邦错就错在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枪杆子里出政权。你刘邦想做关中王,你有这个实力吗?有这个条件吗?你的功绩是否会让天下人信服?做出那个约定的人能够约束天下诸侯吗?事实上,刘邦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维护其关中王的地位。破釜沉舟之后,项羽实际上已经成为天下诸侯的总盟主,成为权力与力量的核心,无论从哪一点比,刘邦都不能够与项羽抗衡。按照史书记载,当时项羽有四十万大军,而刘邦只有十万大军,力量悬殊。因此,在没有项羽的认同下,刘邦王关中只能是一个梦想。
二是刘邦在利益面前昏了头。其实,人生的最大风险是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刘邦陷入危机的导火索就是他派兵守关激怒了项羽。他为什么派兵守关,就是想当关中王,是被关中的金钱和美女迷住了双眼。尽管他从表面上看是退出了咸阳,但咸阳的金钱和美女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内心。正因为如此,他也没和张良商量,就轻易派兵守关,几乎陷入灭顶之灾。所以说,人在利益面前,往往是敏感的,是弱智的,又是充满侥幸的,总认为没有什么问题,铤而走险。而结果是,这种侥幸心理往往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恶果。人在利益面前能不能把控自己,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巨大考验。我们纵观历史和现实,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很多风险都是来自于不能正确对待利益,不能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但是,不管怎么讲,刘邦敢于面对现实、挑战风险的勇气,以及应对风险的种种智慧还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项羽在内心深处就没有杀刘邦的打算,这是刘邦逃脱的根本原因。
在破釜沉舟之后,各路诸侯都很佩服项羽,都纷纷来投,项羽实际上已经成为各路诸侯的总盟主。歼灭了秦朝最精锐的战略机动部队之后,以项羽为首的盟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是哪里呢?很显然,就是秦朝首都咸阳,只有拿下咸阳,才说明秦朝被推翻。在这一点上,项羽和各路诸侯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
有的朋友讲,项羽破釜沉舟西进,出发点就是要和刘邦比一比,谁先入关,谁先拿下咸阳,那个时候,刘邦和项羽之间就是竞争对手了。因为楚怀王事先有约,先入关者为王。项羽入关的目的就是想做关中之王。其实并非如此,项羽当时已经是天下之盟主,他如何看得上一个关中之王。他西进就是为了复仇、为了灭秦、为了彰显自己功勋。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根本就没有把一个刘邦看在眼里,更没把刘邦看成自己的敌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还认为刘邦是自己的人,因为他和刘邦都是叔叔项梁的手下,并且在一起共同战斗过,合作非常愉快。现在自己代替叔叔项梁成为楚国的上将军,刘邦也自然是自己的手下,所以,他对刘邦既无防范之心,也无打击之意,甚至还有较好的感情基础。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项伯稍微一讲情,项羽就放弃杀刘邦的一个最重要的感情基础。
鸿门宴的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了,项羽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关中老大,面对强秦灭亡之后的国家,西楚霸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