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破釜沉舟(10)

据史书记载,陈馀事张耳如父亲一般好。而张耳对陈馀呢,也甚是关爱。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秦朝当时通缉张耳和陈馀,他们就隐姓埋名地躲藏了起来,陈馀还谋了一个小官。有一天,陈馀得罪了上司,上司想打陈馀一百鞭子,陈馀感到冤枉,就想抵抗。但是,被张耳及时制止了,他和陈馀讲,小不忍则乱大谋,现在我们不能暴露,不能硬拼,于是,张耳就替陈馀挨了这一百鞭子。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陈馀作为赵国大将的身份,还是与张耳的这种感情,他都应该与秦军誓死一战,但是陈馀还是没有这份勇气。

因此说,项羽之所以是项羽,之所以成为我们后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与他的这种勇敢很有关系。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勇敢精神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品质。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除了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讲究技巧,在最关键的时候,还要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迎难而上,这或许就是巨鹿之战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二是要注重激发团队的力量。

项羽为什么要破釜沉舟,说到底,他心里非常明白,尽管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但英雄难抵四手,好汉还怕群狼,要想取胜,还是要靠这支部队的整体战斗力。破釜沉舟的做法尽管有些极端,却把一个没有战斗力的团队给激活了。同样的一支队伍,同样还是那些人,为什么前后差距就这么大呢?很显然,就是因为大家的目标一致,决心一致。

今天讲团队建设,讲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团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能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这个理念非常重要。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合适的方法。破釜沉舟是项羽在非常特殊的条件下所做出的一种选择,从方法本身来说,不一定有普遍的意义。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启发:要相信自己的团队,没有哪一个团队缺少战斗力,关键是看我们如何领导、如何塑造、如何把握。

三是要善于把握住事物的薄弱环节。

从巨鹿之战的整个过程看,在第一个阶段,项羽把攻打甬道作为初战的目标,所以才能够取得胜利;在第二个阶段,他把比较空虚的巨鹿城东南方向作为进攻目标,所以才能够大败王离;第三个阶段,他又抓住章邯矛盾的内心世界,对章邯攻而不围,打而不歼,避免把章邯逼上死路。项羽这样做,既促使章邯下了投降的决心,又大大减少了楚军的伤亡。章邯毕竟还有二十多万秦军,仍然有很强的战斗力,如果真的把章邯逼成困兽之斗,必然是两败俱伤。项羽就是抓住了章邯最脆弱的内心,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我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艰险,排开它们外在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里面都隐藏着一些关键点和薄弱环节。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在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关键环节上发挥应有的才智,盲干是不可取的。

总之,项羽通过巨鹿之战,彻底推倒了维持秦朝存在的擎天之柱,秦朝的灭亡之期已经近在眼前。那么,项羽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是什么呢?他又将遇到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