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梁和项羽杀郡守殷通起兵反秦这件事,整个过程尽管非常简单。但是,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有些东西很难理解,细分析起来,至少有三点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一是诛杀好友,是为不仁。
人家殷通把你项梁和项羽当朋友,才把这样的机密大事和你们商量,你却趁机杀了人家自己干,这是不仁之举。何况当时,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天下的形势,都是殷通告诉项梁的,否则项梁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应该感谢殷通才对。
二是诛杀同道,是为不义。
如果说项梁与项羽反秦,殷通反对,可以杀他。但是,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殷通也要起兵反秦,和项梁与项羽的人生目标一致了,可谓是同道之人。你们如果不愿意和殷通干,自己干也可以,也不应该杀人家。诛杀了殷通,相当于杀了同道之人,是不义之举。
三是直面风险,是为不智。
殷通是郡守,是当地的一把手,他说了算,手里有兵、有将、有粮,并且有一定的号召力。项梁和项羽如果跟随殷通起兵,风险小,收益大。如果杀了郡守,凭项梁和项羽两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力,控制局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是在郡守府里杀人,风险更是大大增加,能不能走出郡守府都是一件有疑问的事。
这三点疑问,只是一种常规的思维,是一般人分析问题的角度。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成就大的人必须要有三种基本的品德和素质,我称之为三大:即大信念、大勇气、大战略。唯唯诺诺、瞻前顾后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首先,何谓大信念?大信念就是立场鲜明,态度坚定。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原则,没有立场。对项梁和项羽来说,他们对秦朝有着杀亲和亡国之恨。所以,在项梁和项羽的内心深处,郡守殷通再怎样与自己交往,也不过是秦朝的旧臣。他们与殷通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他们要在吴中立住脚,不可能没有殷通这把高层次的保护伞。但是,当革命的暴风雨来临的那一刻,项梁和项羽不可能把一个秦朝的旧臣当作自己的同道中人。在项梁和项羽的心中,殷通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阶级,一切秦朝的旧势力都是他们革命的对象。当然,殷通也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