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他感到秦朝的统治恐怕保不住了。
因为起义军的影响力太大,发展也异常迅速,局势已经很难控制。按照《资治通鉴》对当时情况的描述:“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也就是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如果按照几千人为单位计算,天下的起义军太多了,简直难以统计,这足以说明起义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
第二,他感到自己的小命也快要保不住了。
史书对此做了如下记载:“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就是说,许多郡县的老百姓都苦于秦朝严酷的刑法,争相起义,而起义之后,首先就是杀掉县官和郡守。现在会稽郡之所以还没有起义队伍,是因为老百姓还不知道消息,一旦知道了起义的消息,估计比别的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这个郡守的小命也够戗。
想到这里,这位会稽郡守不寒而栗,不知道如何是好。考虑来考虑去,殷通认为,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趁机起义,混到起义队伍中,既能保全自己,也可以谋个一官半职。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殷通首先想到了一个人,准备和他商量一下。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项梁。
起兵反秦,那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何况殷通又是郡守,如果让人告了密,结果之惨可想而知。他为什么会把这样一件绝密的事告诉项梁呢?
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殷通早就洞察到项梁与项羽有反秦之心。
项梁和项羽在吴中期间一直在做反秦的准备,私下拉拢了不少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殷通作为一郡之首,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再加上项梁和项羽这样特殊的家族背景,一分析就很清楚了。
但是,殷通觉得,项羽和项梁都是当地的小名人,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好轻易动手。再加上自己和项梁有一定的交情,平常也没有少得项梁的好处,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同时,项梁的行为又没有造成事实上的社会危害,上级也没有追查。所以,殷通对项羽和项梁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