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项羽与叔叔项梁一起,投入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中,这给年轻的项羽带来了一次实现图秦理想的机会。然而刚刚起步的项羽,因为杀死了起兵盟友,背上了不仁不义不智的历史骂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信念、大勇气、大战略又是如何被他们运用的呢?
由于国恨家仇,项羽从小就树立了图秦的理想,并且十四年如一日为这个理想做着不懈的努力。直到项羽二十四岁这一年,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席卷全国的秦末农民大起义。项羽与叔父项梁,趁势带领八千反秦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然而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项羽和项梁在起兵之初竟然杀死了一起准备反秦的同道好友。那么秦末农民起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项羽在关键时刻杀死同道好友这件事呢?
由于特殊的家族背景以及家仇国恨的影响,项羽树立了立志图秦的理想,并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以等待有利的时机。
此时的项羽,既像搭在弓弦上的利箭,一触即发;又像傲立在泰山之顶的苍鹰,瞪大了眼睛,俯瞰天下的一举一动,一旦时机到来,他将直扑猎物,一展鸿鹄之志。
恰恰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秦朝征用一批农民,大约九百人,到渔阳戍边。渔阳大约位于今天北京密云与河北省交界的地方。当这批征夫走到大泽乡这个地方的时候,遇上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十几天。雨过天晴之后,大家准备继续赶路,但是,算了一下剩下的行程,发现按当时的路况和交通条件,再怎么快都不可能按时到达渔阳。如果按照当时的秦朝法律,即使到了戍边地点,也难逃一死。
这些征夫中,有一个人名叫陈胜,这个人可是不得了。史书记载,陈胜曾经为人家打长工。有一天,在田里干活,中间累了休息,陈胜就和旁边的人说:“苟富贵,勿相忘。”也就是说,将来我们不管是谁发达了,彼此都不要忘了,都要记着这段共同患难的日子。旁边的人就讽刺他说,你都混成雇工了,能勉强活着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富贵之事,这不是白天说梦话吗?陈胜听罢,摇头叹息,随口说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也就是说,你们这些小燕子、小麻雀,怎么能够知道鸿鹄鹏程万里的志向呢?这说明陈胜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有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