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第二节 违背常理的崇拜(1)

第二节 违背常理的崇拜

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等。但说起具有中国宗教特色的当属四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而在四坛中,最有名、保护最完好的是天坛。

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几乎任何一座古都城都有天坛。大约从西周开始,古代的君王就在一个土台上,点燃柴禾,祭祀老天,后来的朝代沿袭了西周的这一做法,只是越祭越高,后来发展成到泰山顶上去祭天。明清两代的帝王,建都北京,也许是北京附近没有像样的高山,也许是这些帝王偷懒,反正在前门的南面堆起了一个土堆,算是有了"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的古意。由于时代较近,这处古迹被完好的保存下来。

北京的天坛十分雄伟,高高的祭坛被各种白色大理石雕刻,装点得庄严肃穆。坛面上正中有一块圆石,以这块圆石为圆点向外铺了九层石条,每层都是九的倍数,如第一层九块,第二层十八块……最后一层八十一块。站在坛的中央,确实有一种近天的感觉。

天坛正北方,有一大殿,号祈年殿,顾名思义,这是皇帝祭天时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国家安泰的地方。祈年殿实际上是个神殿,里面供着各种天神,有管风的,有管雨的,也有管平安的,天神法相肃穆,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后来改供八位清代皇帝)。

许多初来祈年殿的人,都被精美的建筑所震惊,那二十八根大柱,即象征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又象征着黄道二十八宿,中国古人真是太有学问了。但许多参观的人可能未注意到,祈年殿里还有一尊地位最高的神,那就是天帝。可天帝在哪里呢?也难怪大家看不见,祈年殿正中的一个神台上,放着一个数尺的高的神牌,这就是天帝,在高大威严的神像群中,这个小神牌几乎不被人们注意。

有人不相信说:胡说八道,既然天帝是诸神的首领,为什么没有神像呢?难道中国人对天帝不尊吗?

许多人面对这个问题时,都是无可奈何地笑一笑,很少有人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偶像崇拜,即所崇拜的神都有神像法身,基督教里的耶酥,佛教里的释迦牟尼,道教里的太上老君,人人都有一个塑像,供大家跪拜。可是,唯独中国的最高神却无神像,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曾经说到,中国的宗教世界很特殊,有时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天帝无像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一旦说穿了并不奇怪。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人能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这可不是小看大家的本事。因为,中国所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所代表的是浩渺、无垠的天空,它有无限之大,但又空洞无物,既看不着,也摸不着。那么,请问哪一位有本事为这个虚无的天空造出一个神像来呢?

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天帝"只能委委屈屈地满足于一个小小的牌位,而不能像其他神一样,有一个法相庄严的金身。

人们虽然能够理解"天帝"没有神像的苦衷,但心理总觉得怪怪的,不是滋味,难道我们不能换一个跟大家一样的崇拜吗?那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天帝"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有多么高的身份,轻易动不得。

中国对天的信仰起源极古老,反正在殷墟挖出的甲骨文里就有"天"字。郭沫若曾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罗列了八条证据,认为殷商时虽然就有"天"字,却不是神称,即"天"在当时不作为崇拜对像。郭沫若的观点未免武断了一些,因为我们对甲骨文还知道的很少,许多字都是猜出来的,猜的准不准还是个疑问,比如说,甲骨文有许多"上帝"的记载,"上"字和"天"字在结构上极为相似,有的就是一个写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上面就是天,天就是上面。因此,"上帝"就是"天帝",两者合而为一。怎么能武断地说甲骨文的"天"不是神称呢?再者,西周的天崇拜就极为普遍了,难道这个"天"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吗?因此,天崇拜应该发端于殷商而不是西周,西周只是继承而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