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化(3)

我们如何处理“自我”?我们如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持互动观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认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都试图传递给他人我们是谁的印象。

初期,为了表现良好,满足某些人的期望,个人会倾向于注重自我的表现。戈夫曼(Goffman 1959)指称这个自我表现的改变为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在检视每天的社会互动中,戈夫曼指出许多有关戏剧的明显例子,因此,他的观点被称为拟剧法(dramaturgical approach)。根据这个观点,人们如同剧中演员在演戏一样。例如,一个店员在老板的监视下,可能会表现出比实际情形忙碌的样子;在单身酒吧里,一个顾客可能会表现出他正在等人。

戈夫曼的主张承袭了库利与米德的理论,认为个性是通过社会化及我们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形成的。库利强调自我发展的过程;米德强调自我如何在与他人接触的学习中发展;戈夫曼则强调我们有意识地为他人塑造自我形象的方法。

对自我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家对于库利、米德及其他社会学家对自我的发展有着共同的兴趣。在心理学的早期著作中,例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便强调与生俱来的驱动力(对于性满足的驱动力)引导着人类行为的角色。近年来,心理学家如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强调人类进程中自我发展的阶段。

如同库利与米德,弗洛伊德相信,自我是社会的产物,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尤其是自己的父母)。但是,与库利和米德不同的是,他认为,自我的组成部分中总有相互冲突的地方。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我们自然的冲动本能与社会约束是相冲突的。一部分的自我追求无限制的享乐,而另一部分的自我追求理性的行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我们了解到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并且选择适合自己文化的行为。(当然,弗洛伊德也认为,有时候我们会扭曲事实并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研究新生儿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评估了社会互动对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皮亚杰发现,新生儿没有镜中自我的意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十分地自我,要求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新生儿还未学习到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对于这些婴儿而言,“你”与“我”的区别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只知道“我”这个定义。但是,当他们长大后,会渐渐通过社会关系而社会化,即使是在以他们为中心的世界里。

在皮亚杰(Piaget 1954)著名的发展的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of development)中,他主张儿童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感觉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使用感觉来发觉事物。例如,通过触摸,他们发现他们的手其实是身体的一部分。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运用文字和符号来区分事物和思想。第三阶段称为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的里程碑是孩子开始追求更多的逻辑性思考。他们学习到即使一堆土被塑造成蛇的形状,它还是一堆土。最后,在第四阶段的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能够应付复杂的抽象思考,并能用逻辑性的态度处理思想与价值观。

皮亚杰认为,当孩子形成抽象思维思考的能力时,道德发展会变成社会化重要的一部分。当儿童学习到一种游戏规则时,例如跳棋或扑克牌,他们也会学习到如何遵守社会规范,8岁以下的儿童表现出较基本的道德标准:规范就是规范,并无“可斟酌的情形”的观念。然而,他们长大后,会有更大的自主性,并且会经历许多有关道德方面的矛盾。

根据皮亚杰的论述,社会互动性是发展的重要关键。当儿童长大时,会更加注意别人是怎么想的,并且好奇他人为何会有特别的行为。为了发展鲜明的个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正如我们前面所看到的,伊莎贝尔被剥夺了正常的社会交往机会,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Kitchener 1991)

我们看到,许多思想家都认为,社会互动是发展个人自我意识的?键因素。就整体而言,这个论述为真,但我们如果能援引更多的理论与研究,此论述将更臻完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