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争锋的焦点和实质(11)

一些欲望是被牵引出来的。贪官们能够因为高薪而满足自己的贪欲吗?对一个感冒病人,开方时如果想到了这一笔用于买房或购车,有意无意,把脉问诊,一定会先打探就诊者,紧盯着患者的钱包。你是开车来的大款,还是卖了猪来的农民?是自费还是公费?

于是,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在公共汽车上,急刹车时,一个男青年没站稳,撞了一下边上女子的一个敏感部位。那女的狠狠瞪了一眼,骂了句“这德性。”那男青年说:“是惯性。”

德性是道德问题,而惯性是科学问题。并不是所有科学问题都是道德问题。碰你一下,可能是无意的,不是想占什么便宜。反过来也是一样。同样,在医疗服务领域,并不是所有医德问题都是政策问题,都是财政投入不足造成的。把医德问题说成是“市场化过度”,更是无稽之谈。

回到大话上来。童言可以无忌。教授的胡说八道、胡搅蛮缠,为何可以横行无阻呢?我上网查查,有一些网民称教授“弱智”。我们的百姓,我们的网民,实在宽容得很啊。

总有一些声音、总有一些专家教授官员发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调,他们会不会想方设法误导医改呢?

21 不懂经济的北大经济教授

有懂装不懂,也有不懂装懂。

其实,在大洋彼岸待过几年,任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李教授,对中国经济、国家财政收入并不大了解。所以她一讲,口气就很大。如她1988年在某财经论坛上,就新医改方案作报告说:“政府每年只需投入6000亿元,就能实现全民医疗覆盖。按照目前的财政收入,政府应当是有财力承受这一负担的。”上面我已经算过了,这点钱其实大致够保公立医院和医生的“人头费”,还不包括政府对城镇医保以及新农合的补助。

政府的钱,其实也是纳税人的钱。

对13亿中国人来说,6000亿元,人均就是460元,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吗?

2007年,国家财政的总收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为5.13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只有2万多亿元。(《中国统计年鉴》)

医疗卫生的投入如果“只需”6000亿元,占我国财政的总收入的12%,已经大大超过我国的国防预算,也远远超过国家财政对农业、教育、粮油储备、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投入。

2008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826亿元。

2009年,尽管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的财政形势也十分严峻,但各级财政仍进一步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中央年财政年初就安排了1184亿元,比上一年初预算增长38.2%.

李玲依据什么认定每年“小小的6000亿元”,政府财政可以轻松的承担呢?在有限的财政盘子里,李教授认为应该减少那方面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呢?

就算政府财力大到每年卫生可以投入6000多亿元,也是纳税人的钱。可这钱怎么花呢?如果都用在老百姓、或者多数用到老百姓防病看病上,大抵会皆大喜欢。问题是,大笔财政投入,极有可能用来救活一批不良的医疗卫生资产,或者给赚钱无数的城市大医院,再来个锦上添花。

温家宝总理没有被教授专家们“忽悠”,出手显然没有李玲出口那样大方阔绰。当家才知柴米贵,他从实际出发,认为三年里医疗卫生的总投入增加到8500亿元,即每年2830亿元已经能够支持医改的需要了,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如果考虑到2008年我国医疗卫生的财政总投入为1970亿(不含医保)的话,一年新增860亿元也是个不少的数字了。

不谈体制改革,不提医疗卫生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盈利和非盈利公开。李玲教授利齿伶牙,左挡右攻,一面大批我国乱象横生、群众极为不满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然后把原因归结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似乎只有她的理挺“灵”的。

不好说多,也不好说少。如果全国按13亿人口计算,大约人均150元钱。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享受到了150元的服务了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