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以改革的名义思考(1)

第二章、以改革的名义思考

2005年:中国医改不成功?——争论:摸清河底的石头——中国医改有没有起步?——并非怀旧的回望——重提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承诺——财政投入公立医院机制的变化——中国真的就是差钱——城镇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解体和崩溃——父亲的离去

6 2005年:中国医改不成功?

这大概是一个平常的年份。2003年震撼全国的“非典”大流行已经过去,秋天里,非典也没有像一些专家预言的那样卷土重来。抗击非典的庆功大会给卫生界带来的兴奋情绪尚未散去。就像没有战争一样,没有大灾大疫,人们有时也找不着北。

2005年7月底,北京天气燠热。有些人已经准备到外地去度假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一个名叫葛延风的研究人员拿出几页纸宣读,公布一个课题的研究成果。

始料未及的是,这个新闻发布会如同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在医药卫生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最要命的一句话是研究的结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新闻见报后,人们感到痛快,一些人听了很不爽,这声音太刺耳——中国的卫生怎么了?

中国人对西方说“不”,不行,会惹恼西方大国。对自己说不,也不妥。如粗长的银针,鲁莽地一刺,触痛麻木了一些时日的神经。网上媒体上引起了无数热议,“疼痛点”却成了媒体和国人的兴奋点。

老百姓进医院看病的体验是具体而又真实的,虽然很少上升到理性或理论的高度,但有经验积累上的“数据”。从进医院排队挂号那一刻起,划价、交费、取药,还有住院、检查、手术,—个人的体验、感觉是最实在的。社会上不少人,不管是有钱还是无钱,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生活在乡村,感受到看病越来越贵,花的钱越来越多,已经有些时日了。每年春天“两会”(全国人大和政协大会)召开期间,看病问题与拆迁征地、教育等,总是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成了讨论发言和向大会提案最多的热点和难点。只是谁也没有把“看病难,看病贵”与“医改失败”联系在一起。

有一些问题,像是被厚厚的茧包裹着——这就是体制或者制度。突然,茧被咬破了,有一只难看的生物钻了出来。

这份医疗改革研究报告没有用失败两个字,而是“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但意思一样,明明白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医改——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上的相关改革——也进行了多年。现在,有人说这个改革不成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