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逐渐建立自己的声望

声望,最通俗的解释是: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我们目光所及,不乏有钱、有名的男人,在寻找有声望的男人时,会发现那些有钱、有名的男人会像被风吹过的芦苇一样,一片片倒下了。有声望的男人,或许只能在民间寻找。

在我的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有声望的男人,是我的父亲。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无师自通地懂得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名声,偌大的村庄,每每有邻里纷争,都会请他出面,而他总会给出让人心服口服的说法。可惜的是,他在壮年的时候因病去世,很多年后我回到村子,都还有人在念叨他的聪明、智慧,而我也一直是在这样的耳边舆论中长大,父亲因此也成为我一直想要模仿的对象。

父亲的例子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声望不是专属于那些大人物们的,平凡百姓一样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声望。建立声望并不需要太复杂的体系,只需要把本性中的诚实、真诚、公平、公正等好的品质更多地释放出来就够了。在宗族观念很强的旧社会,一个家族的领导者,通常也是声望的代名词,如果这个领导者有朝一日失去了他的声望,也就距离众叛亲离不远了。

城市化让乡村的宗族现象土崩瓦解,家庭分裂成一个又一个由三个人组成的小细胞,即便在如此小的细胞里,男人也应该不忘建立自己的声望,成为被妻子信赖、被孩子崇拜的对象,家庭是男人建立声望的起点,如果一个男人在家中的形象都一败涂地,很难想象他能在其它领域做出多么伟大的事情来。

声望的建立源自亲人、朋友、同事的评价。有种说法,无论身份如何,一个人至多能影响身边200个人,无论这个人是总统将军还是贩夫走卒,如果这200个人都对你交口称赞,那说明你的声望已经建立起来了,这200个人会帮助你传播你的声望,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这个例子看上去有点像病毒营销,其实声望体系的完成,的确有病毒营销的影子,所以要倍加注意营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掉了链子,那么很可能导致你整个人形象溃塌,已经有不少公众人物用他们血淋淋的现实证明了这一点。

建立声望的办法,除了前面说过的要严格要求自己、呈现所有美好品质之外,还要在尊严感之中融入亲和力。声望不是威望,建立声望不是为了吓唬人、恐吓人,而是为了说服人、影响人,一个有声望但却让人望而生畏的男人是失败的。建立声望需要一点一滴的付出,像燕子筑巢那样衔泥不止,同时还要时刻想着,好不容易筑起的名望之巢,别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给端了窝。你从课本上、文学著作中、历史典故里所学到的一切有关好男人养成的说法、实例,都可以拿来用到自己身上,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当然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不见得拔高到如此高的标准,但总得领会其核心精神,让其化作春雨落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浸淫着智者的光辉。

建立声望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一己私利,很多曾经很有声望的人,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建立起了声望,最后因为利己主义思想露出了马脚,而为千夫所指。说夸大一点,个人的声望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存在的,这如同家长要靠声望维护家庭利益、领导要靠声望维护单位利益、领袖要靠声望维护国家利益一样,因为声望随是个人的品格,但却是众人给予的,声望是一张奖状,只有你达到了值得颁发奖状的标准,这张无形的奖状才会颁发给你,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它装裱起来,当作继续努力的动力。

中国曾经的乡绅阶层,在地方自治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他们多是科举制度下的落第士子,退休还乡的中小官吏,有点土地也有点文化的地主,不否认乡绅里面有不少恶绅,但他们中间有不少是醉心于当地基础建设、教育事业、民风民俗等工作的,他们的声望,正是源自为家族、村落所做的贡献。遗憾的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乡绅成为斗争对象被彻底打倒,乡绅文化也由此彻底破裂,近些年不断有人重提建设乡绅文化,但这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了,有声望的地方名人,对历史记忆心有余悸,再者在自私自利横行的时代,即便做好事也未必能获得好的回报。

愈是如此,我们就应该愈加珍视自己的声望——如果你已经初步拥有了这种声望,那么不妨把它当作一个珍贵的礼物,这个礼物对于男人而言,大概算是奢侈品一种了。在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金钱、名誉、欲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或是实现,唯有声望保持其矜持的本色,不是买卖或投机所能带来的。

西方有名仕文化,这几年来在国内时尚界颇为流行,既然乡绅文化已经失去了土壤,那么不妨从学习做一个名仕开始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