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远见卓识(5)

领导者要善于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不满。我们都知道,矛盾总是无时无处不在,即使一个领导工作再有成效,也总会有人感到不满意的。所以,国外管理工作规则上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有所作为,你就要承受谴责。要是不相信这句话,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领导的职务越高,处理的事情越多越复杂,接触的人越多越广泛,别人对他的议论和不满也会越多越具体,因此越是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每个领导者必须要经常考虑的。领导者可以从别人的议论和不满、责难和批评得到更多的信息,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正。

所谓“部下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因此,部下的批评、责难、议论和不满是一件好事。周恩来曾指出,要做领导者,必须团结他所不喜欢或不愿意接近的同志,然后抓紧他们,称赞其得体方面,批评极坏的方面,然后再改造他们,同时也就改造了领导者自己。这对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者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不满,一方面要有对议论和不满的承受力,另一方面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善于分析处理,闻过知非,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让人提意见、发牢骚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工作。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知错就改的勇气,表现出诚意。

听各种声音,纳各种高见,是一种实践行为。因此,到底听了没有,纳了多少,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听了正确批评,是否能够坚决改正,马上改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缺点或错误被指出后,能够虚心纠正,说明已真正从善,尊重客观,勇于负责;也就可以重新取信于人,进一步鼓励群众提建议、作批评的热情,继续团结他们前进。

毕竟“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样做能够及时停止失误,减少损失,回到正确的做法上来。相反,如果爱面子,讲虚荣,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对,什么时候都对,文过饰非,坚决不改,依然如故,明知故犯;尽管也很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则只能说明这样做是虚伪的,是装腔作势,搞形式主义,谁还会有兴趣继续提意见、提建议呢?其缺点和错误也就势必越来越严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因小失大,越爱面子越没面子。但是,及时思过,实行宽政,就可以免除这些不必要的危险。

领导不仅要乐于“听话”,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创造让人说话,让人提意见、发牢骚的宽松环境。善于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和不满,善于引导别人大胆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有意见和不满的同志不打击报复。这是宽容精神的一个原则要求,也是领导者具有宽容精神的集中体现。

上面提到了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自己智力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听取的过程中,目的的实现应该比什么都重要,一切都是为了进步,为了使得自己所在的组织更有发展而广开言路。

听话之后就是要去实践,绝对不是为了听而听,只听而已,那听了也没什么用处;从善也并非听了就从,那只会被各种意见弄得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左右摇摆。

听取他人的意见要有领导自己的评判标准,说白了,就是自己的主见,有主心骨,懂得如何取舍,懂得广听意见的目的是什么,何是何非,能够辨别哪些仅供参考,哪些可以采纳,哪些应该摒弃。这样才能从中真正获益,做到“善也吾从,不善吾避”。不知其可,听得再多也是白费工夫;而听了就从,毫无主意,那还不如不听。

我们可以把领导者纳谏、从善,比作石匠、木匠制造石器与家具,他人的意见只是自己达到一定目的的原材料。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有用的怎么用,用在哪里,应该懂得辨别,有所选择,有自己的取舍标准。如果看到就用或者不知怎么用,就造不出什么好石器、好家具,就不是好匠人。这样的领导者也不是合格的领导者,轻则贻笑天下,重则身败名裂。

人们往往以为,有的领导者贤明,是由于身边有高明的“军师”。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他本人既不自以为是又不自以为非。如果自以为是,他就不可能获得任何忠告;若自以为非,则不知何为忠言,怎么采纳忠言。知道真理和坚持真理并不是一回事。至于实践中如何把这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有机地统一起来,则需要领导者发挥创造性,因事而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