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凝聚人心的组织力(6)

第二天,接见开始后,当毛主席走近代表们的时候,“罗瞎子”却突然大声说了这么一句话:“老毛,您咯胖了!”这句话,使周围的代表们大吃一惊。毛主席也微微一愣,随即很快认出来了。他亲热地朝对方肩膀打了一拳:“罗瞎子,是你呀!”“罗瞎子”激动得眼泪直往下掉:“老毛,您到底还记得我这个小萝卜头?”毛主席哈哈笑了:“咯还记不得?‘苟富贵,毋相忘’嘛!”从毛主席与“罗瞎子”的交往中,我们不难体味到,怎样与群众交朋友,使群众感到你可亲、可爱、可敬。

但另一方面,领导者要善于把握与群众的距离,把握好这个度。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使得各层级的职能发挥好。如果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那么在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亲疏问题、利益问题就会产生很多的麻烦,导致领导工作难以进行下去,从而影响领导形象。

但是,如果跟下属的关系过于疏远,躲进了世外桃源,也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与下属的距离太远,往往难以获得来自下属的意见、建议,听不到他们的呼声,许多信息也接收不到。在领导下达命令之后,由于过分强调与下属保持距离,命令在下属手中执行时,往往就难以给予有效的控制,导致过程失控。何况,不接近下属的领导,往往给人以摆“官架子”的感觉。下属都很厌恶这样的领导,因此在工作中也会有所怠慢。这样领导与下属之间便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厚厚的隔膜,不但不能征服人心,反而距离越来越远。这样的领导就脱离了群众,任何的工作都无法进行,决策失去了客观性和准确性,最后往往失掉了自己的职务。

可见,保持距离是一门领导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积累。要想坐稳自己的椅子,还必须加强与下属的交流,与下属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就能使彼此统一步调和意志,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交流、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节,身为领导者,要广泛接触下属,了解情况,洞察端倪。

那么领导要如何与下属沟通呢?领导首先要消除沟通中的障碍,然后选择正确的交流渠道,同时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

现代领导活动,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行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应当是最善于与下属和组织成员达成沟通的人,沟通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领导职能的实现程度、决定领导名声在组织成员心目中的被认可程度。领导者决策的推行、意图的贯彻、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而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领导者要消除哪些障碍呢?

首先是主观障碍。

一般性主观障碍,包括人的个性、所处人际环境、社会地位、知识经验以及知觉选择等。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喜他性和排他性,领导者也不例外。从生活的角度说,更多的是相似引起喜爱;从工作的角度说,更多的是相异导致互补。领导者与非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不同,缺少非领导者的生活情感、心理体验,就难以理解对方的心理和行为;领导者社会地位的优越感,也会造成沟通时的换位障碍,不易或很难理解对方。

其次是心理障碍。

包括心理品质、态度、意愿、成见、情感。过于自信、过于主观的领导者,自然会减少对他人信息的接收,而且会用自己的观点、看法曲解他人。态度决定了领导者心理的开合度和取向。成见以先入为主、凝固不变的印象,造成看人、看事的心理障碍。结果只能是沟通错位。而情感表现为对此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对彼人是怎么看都像“偷斧子的人”。这自然要造成大的认识偏差。

再次是环境障碍。

从主体角度看环境障碍,单位或集体的民主气氛。作为领导者,不能因个人的一言堂、家长制、专断作风,造成一个不让人讲话或压制人讲话的环境。下属群众有无参与意识,有无主人翁精神,有无建议、评论、批评的意识,都与领导者的素质密切相关。

最后是表达障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