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凝聚人心的组织力(3)

我们倡导上级与下级打成一片,领导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但客观上每一位领导都很难做到与每一位下属都保持甚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领导者只把少数人的意见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往往会以偏概全,影响自己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由于关系甚密,下属把领导当做知己,往往在领导面前无话不谈,难免掺杂私心杂念。而领导碍于情面,开展批评时往往难以启齿。这些对领导班子的团结无疑是严重的不利因素。

因此,领导与部属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度”。领导在处理与同事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事业和工作出发,对待组织成员一视同仁。尽管下属的性格有好有坏,学历有高有低,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集体中的成员,就应该“一碗水”端平。虽然下属的分工有所不同,也不能厚此薄彼。同时,要在生活上关心身边的同事、下属,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组织成员,鼓励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作为领导者,在与下属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尊重下属。不要搞强迫命令,不要埋怨;当工作有过失时,不要当众训斥;当下属对你有意见时,不要记恨,而要注意感化。只有这样,下属才会感到领导者的真诚与可亲。如果总是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即使你的道理全对,也难以使下属心悦诚服,甚至会引起逆反心理。

同时,要鼓励成员们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当组织的主人。其实,在现代的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成为主人的愿望与使命感。因为人类的本性就是向往着自由,渴望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社会的不断进步,终于冲破了那些桎梏人性发展的不平等制度与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行动的手脚。当他们在寻求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探索中进入了组织,成为了组织的一员的时候,作为领导是绝不能用停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方式来“驯化”压制他们的。组织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个自由交流思想、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在这样的氛围下,那个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主人翁责任感与精神便会无止境地迸发而出。

当一个人的需求层次上升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层——“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他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便会发生跃变。他几乎时时都处在激发状态,他能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他要把自己的才能全部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他不需督促,不考虑报酬,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压倒一切。

但是,进入最高需求层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其他层次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各级组织和领导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让下属和职工能够进入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让更多的人跃升到自动自发的激励状态。

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其实并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部的氛围。如果每个人在组织中确实有自己的一方天空,都能自主地管理相关的事物,在和谐的空气中无阻碍地交流信息,那这个家庭就是稳定的,主人翁精神便会成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终追求。

领导如何与部属交往是领导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领导自身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领导者只有掌握与部属正确的交往艺术,才能有效地减少、防止与部属互动中的误会、摩擦和冲突,促进领导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 二 节 团结下属,理性沟通

领导的知识和能力是从哪里来的?正确的领导工作方法是从哪里来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计划又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是领导头脑中固有的吗?不是!是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

作为领导者,要善于从群众中把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换成集体的目标,带领群众一同进步。领导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是否符合实际、符合群众的利益,都要回到群众中去才能得到检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