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深刻敏锐的洞察力(13)

其次,要保持清醒头脑,不主观武断,不为舆论所左右;力排不正确意见,对那些似是而非的议论和闲言碎语坚决排除。作为领导者,在分析、处理问题时,不能“想当然”办事,不顾事物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条件,完全以自己的感觉、经验、知识等为依据进行判断。明知有错也决不悔改,执迷不悟,冥顽不化,甚至为自己的过错找遁词,迁怒于人。这是领导决策的大忌。它虽然也表现出果断、坚决,但却是背道而驰、违反客观规律的。这种轻率、盲目地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办错事的同时,还会伤害、打击下属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一种以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的做法。当领导者被不良的愿望所驱使,为错误的假想所萦绕时,仍然固执己见,就显得十分愚蠢、荒谬和霸道。

而主观武断的原因则因人因事而异。有的因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盲目自大;有的是因为思想方法错误,以点代面,以形式为内容,以现象为本质,以结果为原因,以偶然为必然,以可能为现实,不愿或不善于作应有的分析思考;有的则是因为急躁鲁莽,头脑简单,遇事轻率,急于求成,无视有关条件的制约等。

因此,如何克服,也应该对症下药。如属于骄傲自负的,应该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开阔眼界,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个人再了不起也总有不足之处。如属于性格暴躁轻率的,则应该侧重于性格陶冶,懂得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欲速则不达,不尊重客观规律,意气用事只能适得其反等。不主观臆断,善于听从别的声音,优秀的领导者必然是谦虚的人。他总是能够千方百计地了解下属的意见。

领导者应该有采纳雅言的胸襟,但是又不能让舆论、闲言碎语所左右。领导者如果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毫无主见,就会变成群众的尾巴,发挥不出任何作用,成不了什么大事。有的领导者在明明知道时机已到的情况下,因为慑于舆论,畏于人言,迟迟不愿行动。“天下之事,虑之贵祥,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领导者做决定前应该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但作决定时则应是理智的指挥官,坚持自己的主见。何况许多卓识刚开始时往往不为一般人所理解。历史上所有进行革新的领导人,在开始时几乎无不处于各种非议之中,如果他们认准时机后却又不为所动,岂能事业有成。

领导者对正确意见应有相容性,但对错误议论则也应有排斥性,能断然拒绝哪怕是多数人的“高见”,这是善断的重要表现。决大计不虑小疑,处大事不畏谤言,方能不为浮云遮眼,高瞻远瞩奔前程。

一个公司、组织的大小事情,不论如何决断,都是会有异议的。有时候,反方向的意见甚至更为强大,如洪流一般,如果领导者顾忌这又顾忌那,采取从众路线,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决断。面对内外的闲言碎语,领导者的主见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要冷静、有定力。有些人并非不能认清事态,正确决断,但是往往被来自诸方的舆论所压制,使其改变了初衷。有定力者则能立场坚定,不轻易受影响。

再次,要权衡利弊,不抱侥幸心理,不投机赌博。所谓侥幸冒险,即把成功与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事物变化的偶然性上,不管时机是否真正成熟,可能性是否真正存在,贸然行动,孤注一掷。凭侥幸去冒险,是领导者做决断的又一大忌。它与赌徒的心理和行为类似。任何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规律,只有加以认识、掌握和利用,才能占据主动,稳获成功。这样,即使发生失误,思想上也仍然清醒,一般不至于手忙脚乱,无可挽回。

因此,领导者做决断,不仅是斗力、斗勇、斗狠,而且是斗智。决断要快、准、坚决,不是说不要调查了解,不要耐心,不要科学分析,不顾成功概率,而是相反,尽管有时调查了解、科学分析的过程很短。“瞎猫碰见死老鼠”,世上也确实会存在,但毕竟非常偶然、个别,并

无必然性与普遍性。领导者的决断,关系到大小群体的利益、命运,如果也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运气上,把个别当一般,偶然当必然,干了再说,后果就比赌博严重得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