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掌控力的要素——统筹全局的领导力(5)

事已至此,美国民众看到了自己的愚昧、可笑,他们纷纷要求加入战争,保家卫国,于是罗斯福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美国正式宣告参战。罗斯福为了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为了美国国家长远利益,忍痛舍弃了珍珠港。与此相反,东条英机得到了珍珠港,却把绞索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这就告诉我们,那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盯着局部胜利、目光短浅而胸无大局的人,最终将满盘皆输。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这就需要谋划、具有战略思想。领导者考虑处理问题,要谋局、谋势,只有不拘泥于一事一时的得失,善于从全局上筹划,以全局得失为最高标准,重在谋局不重谋子,重在谋势不重谋事,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领导者其实就是棋手。他能不能把棋下赢,主要取决于掌握棋盘的整个局势,使棋子协调、配合,精确估算整个局势的变化发展。一子、一步的得失固然重要,但是赢得一子、一步不是最后胜利,反而为了最后赢棋有时甚至需要舍出一两子,舍卒保车。领导者下每一步棋都要看清楚全局的形势,观察棋盘全局,如果埋头于局部事物,把精力集中在一两件具体工作上,则只能下出俗棋、错棋,损失就大了。领导者要成为战略家,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连续性、因果性的联系,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状,预见它明天的发展规律,这就必须比一般人站得更高一些,“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次,要有谋略,把握重点、协调全局,学会“弹钢琴”。这里说的是领导者的组织指挥能力。可以进行综合平衡,对全局各个部分的力量使用加以调剂,做出合理安排与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使局部的潜能充分释放,弥补某些局部的不足或突破某些局部的限制,从而较好地实现预定目标。有效地利用组织中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领导者把握全局的能力,着重在于对全局的调控能力,学会把握方向、把握重点、协调全局。作为领导者,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外部环境,一切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我们熟知的田忌赛马“胜多败少”就是协调全局的典型例子,这也就是说领导者要讲究谋略。

对于现代社会的领导者,一定的谋略是成为一个杰出领袖的必备条件。足智多谋的将帅可以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百战百胜,而足智多谋的领导者亦可以在从政为官的道路上节节胜利、步步高升。

谋略,实际上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自己行为的一种应变能力。具有谋略的领导人才,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能够从平静的表面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勇于开拓,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前进中遇到的挫折和难关,不会乱方寸、无对策,而能镇静自若、冷静思考,准确判断,变被动为主动、变失利为有利、反败为胜、化险为夷;对复杂的各种关系,能有条不紊地处理。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主席葛施达在企业面临困境时,曾做出两项令人瞠目的决策:一是花巨款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二是花大价钱租用电台城的音乐厅。

在常人看来,可口可乐与电影、音乐根本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葛施达却独具慧眼,巧妙地发现并利用了它们的相关性:在电影院销售可口可乐,看电影时要是每个观众喝一瓶可口可乐,这样销量会可观,而且影响会慢慢产生,消费群体会慢慢建立;而在电台城举行盛大音乐会,提供可口可乐作为饮料,大家喝了以后还可以为可口可乐作宣传。

这样做的结果很明显,可口可乐在各种饮料竞争中大为畅销,一跃而名列第四。卖可乐与演电影和听音乐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葛施达却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的重点始终是可乐,抓住这个重点,发散思维,重新找寻商机。这足见他的思维的宽阔与丰富,也足见这位领导者是多么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谋略往往使人想常人所未想,做常人所未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作为领导者,倘若不善于识要害、抓大事,即使所从事的事业多么正当、进步,也不会有什么成效。好比抖落衣上灰尘,一定要抓住衣领才行,否则效果不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