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强国轮流坐庄(12)

制服拿破仑后,英国成为欧洲霸主。它又因打败中国而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也许,当时英国唯一的遗憾是没能让美国服服帖帖。但是,英国人所主张的“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也被独立后的美国接受。美国在利益原则驱动下,抛弃了曾经大力支持它独立的法国,美其名曰“保持中立”,实际上成为英国霸主的亲信。这一原则在中国传统看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趋利小人的原则。当趋利小人成为世界霸主,这个世界哪里会有道义可言?

英国在拿破仑之后形成的外交原则,用基辛格的话说就是“均衡外交”。英国地处欧洲大陆之外,具有天然的屏障。因此,它的外交原则首先是不介入欧洲的内讧,其次是不让欧洲大陆的某一股势力变得特别强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经常拉帮结派,挑拨离间。从短期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很难超过英国,但是,从长期来说,为了让各个国家相互制衡,以便英国坐收渔利,又不必自己动手,就不得不让各个国家彼此发展势均力敌的军事力量。这一政策延续到20世纪,危机终于爆发。

德国从分裂混乱到被俾斯麦的普鲁士统一,成为欧洲大陆强国,就是利用了英国的“均衡外交”原则。因为这一原则的一个重点,就是防止法国像拿破仑时代那样卷土重来。因此,英国主导的“均衡外交”政策,从来没有真正解决危机,只能暂缓危机的爆发。然而,这一“火中取栗”的外交原则,最终验证了“玩火者必自焚”的中国古训。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去世,当年5月,几十个国家的领导人前往英国参加葬礼。这个葬礼成为各个国家炫耀武力的舞台,几乎所有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全副戎装。如今成为外交惯例的军事仪仗队,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目的无非是耀武扬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虽然英国最终是战胜国,但从那时起,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一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能够很快重新崛起,也同样得益于英国的“均衡外交”政策,当然,这里也有美国的功劳。

美国一开始的外交政策是不介入欧洲的纷争,只管自己发财。欧洲打起仗来,美国正好卖军火。等美国过了早期发展阶段,终于在经济实力上超过英国以后,美国几乎照搬了英国的外交政策,只不过变成一个放大的翻版。美国居于北美洲,本土很难受到威胁,因此,美国像英国当年一样,在世界各地挑起矛盾,目的是削弱别人,保持自己的优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