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西藏的身份特征(5)

中国政府启动的西部大开发计划,目的在于推动占中国领土56%的内陆地区(甘肃、贵州、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云南及重庆等地区)赶上与东部的地区差距。这是一个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建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成都-拉萨铁路,还在林芝建立了30年来这个地区的第一个机场……中国政府尤其注重与印度接壤的边境地区的发展,促进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换。然而,这一政策引起了分裂分子的不满,他们认为北京政府借此机会让汉族人大规模迁移到西藏,并谴责中国几十年来使西藏停留在欠发达状态。事实上,西藏人逐渐进入了现代化,在拉萨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DVD商店和卡拉OK场所。光顾者不仅有汉族人,还有西藏的中产阶级,他们越来越远离僧侣阶层强加的社会模式。

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这种明显改善是否能真正起到抑制小股分裂势力的作用呢?西藏人口极为分散,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许多地方交通不便。毫无疑问,这阻碍了西藏的科技进步。汉族移民引进了商业意识,加强了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的联系。但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为某些反中国团体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保持着相当的警惕,经常逮捕散播"藏独"思想分子。随着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开放,寺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到目前为止,根据中国政府对所有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西藏地区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仍使用本族语藏语,和在新疆采取的政策相同。这有利于保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作为汉语的传播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的融合。虽然西藏人保留着他们的宗教特性,但仅限于私人领域。

不管是新疆、西藏,还是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困难。对于中国这样领土庞大的国家来说,行政管理和政治模式是建立在自治区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在管理边远地区方面,这种模式无疑比联邦制更加灵活。那些态度强硬的分离主义者主要是出于宗教秩序的原因而感到不满,认为他们被剥夺了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力。事实上,苏联所使用的联邦模式没能阻止苏维埃帝国的解体。然而今天,对少数民族来说,汉民族的形象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非常精彩的,其文化传统在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中国的分析家和经济学家认为,"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是解释内陆地区落后于东部的原因之一揣振宇、杨荆楚著:《汉文化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民族出版社2003版,第33页。。西藏人民近25年来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点。当少数民族完全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才能抓住国家当前的发展机遇,形成毛细扩散效应。但对于北京来说,这就意味着打破少数民族汉化这一禁忌,这些少数民族经常受一些中伤中国政体的人的影响;中国还必须采取的一种类似于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的政策,形成一个建立在共同语言和文化基础上的国家大熔炉,把地方主义者限制在一个小区域内,使其不致于威胁国家统一。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打破了西部地区的闭塞,让财富流向这些地区并使其向东部开放,这一系列举措应该能让少数民族认识到中央政府为了使他们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并密切其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关系所做出的努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