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关东参王(10)

不久,那个雅间里传来吆五喝六的声音。这边许春丽向赵秀英说道:“大姐,程清是关东参行的二掌柜,日常的事都是他打理。尤其是人参上的事,钱老板从来不管,都是程清一锤定音。”

赵秀英犹豫了,到底向不向许春丽说呢?她向杨怀仁看了一眼,奇怪,杨怀仁将他的眼睛看向了一边。

5

赵秀英和杨怀仁住进了一个叫“四海”的旅馆,是距码头不远的一个小旅馆。这个吉林市简直就是人的海洋,每走一步,只要不小心就能撞上脑门儿。赵秀英听了许春丽的建议,找个近便的地方先住下再说。那边钱老板回来自然由程清告诉她,她也会来通知赵秀英。

两个女人变得一见如故,很快就好起来。看到赵秀英走到哪儿都挎个包袱,许春丽到商店给她买了个黑色的提兜。许春丽说:“大姐,你的破包袱装的黄金哪?以后上哪儿就拎这个兜,入乡随俗,你到了城里就得像个城里人的样子。要不然,你做什么事都会让人家瞧不起。明该给你十元,他也就会给你八元。”

许春丽的话打进了她的心里,她放眼一看,这城里人的确和他们不一样。

许春丽也算够意思,每天都会来,领着她逛商店,进公园,不时也请他们吃顿饭。感情这东西也像一壶酒,烫一烫就会热,来往得多就会升温。逐渐地,两个人到了几乎无话不说的地步。

杨怀仁在她们的旁边绝不多言,每逢她们在一起,他就会躲到一边。喊一声来到眼前,也是只按吩咐去做。对于赵秀英和许春丽的交往,他只是偶尔称赞一句,说许春丽是真帮忙。其他的事,他是任其自然,毫不着急。

有这样的仆从,有许春丽这样的朋友,吉林的繁华和热闹让久居山沟的赵秀英好像释放了一般,浑身都是轻松。那棵人参卖与不卖的,倒也不急一时。

这其间,恰逢吉林庙会,许春丽早就向她介绍庙会的盛况,说得赵秀英心动。于是,两个人早早就打算庙会一游。

到了那一天,许春丽来得很早。她穿了一个白色的衬衫,上面罩了一个黑色的皮马夹。带条纹的裤子,一个高跟的长筒皮靴。让赵秀英感到意外的是,她还领了一个孩子。那孩子扎着两条小辫,穿着新衣服,一脸的倦意。

许春丽牵着她的手,对着赵秀英说:“来,媛媛,叫姨,赵姨。”

原来是许春丽的女儿,赵秀英摸着她的小脸蛋,非常喜爱地问道:“几岁了?”

小孩子眼睛不小,就是有些无神。听到赵秀英问她,她漠然不知回答。是许春丽替她说:“八岁,刚过八岁的生日。”

于是,两个女眷,带着一个小女孩,加上杨怀仁一行四人。喊了两辆马车,直奔北山庙会而去。当然,赵秀英的肩上挎着那个黑色的提兜。里面是破包袱包着的桦树皮包裹,再里面就是赵北川说的“龟伏”了。自从来到吉林市,赵秀英一刻也没有放下。即使睡觉,她也牢牢地放在枕下。

到了北山,庙会上早已经是人流如潮,善男信女在狭窄和陡峭的山路上拥来挤去。由于这是来自于民间的盛会,更多的人都打扮一新来到神仙的世界。

吉林北山有建筑巍峨的庙宇,还有长发的老道。山腰处有一所叫做“静月庵”的庵堂,里面进出的全是尼姑。许春丽让杨怀仁留在当地,她领着赵秀英带着那个小女孩,直奔这所尼姑庵而来。她暗地里告诉赵秀英:“这所庵院香火极盛,非常有灵气。其中的慧静师太,卦相奇准。你可找她算上一卦,看你此行是否顺利。”

赵秀英嘴上没说,心中暗诺。此行吉林她背负着极大的希望,这希望就寄托在这棵人参身上。孙善起和她说得很清楚,这棵参是关东山里的极品,你一定要卖个好价钱。靠着这棵参,他们要一举改变命运。

带着这样的重托,赵秀英岂敢掉以轻心?

从踏进吉林市这一刻起,赵秀英就有点提心吊胆。钱老板不在家,这又使她悬着的心更加没有着落。亏得有许春丽跑前跑后,她在这里才免于寂寞,才能有信心等下去。她早就想找个能人掐算一下,这棵参什么时候能卖出去?时下,许春丽的这个提议正合她的心思。因此,她加快脚步向山间的尼姑庵走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