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吗(1)

今夜,月光如水。在家写了一天东西,出去散散心,来到不远处的一个大公园,看到很多健身器材,众人在那里悠闲地练习,我也走过去,练了起来。抬头望去,公园里有很多又粗又大的树。在夜风的吹拂下,成片成片的叶子在高高的空中无声翻卷。远远望去,明月、蔚蓝的夜空、风中摇曳的叶子,构成一幅静谧安详的图画。

我忽然意识到,很长时间以来,整日忙东忙西,忘了户外还有如此美丽的风景。是否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了?总得想办法让自己恢复平静,否则即使再美丽的夜色也无法欣赏。看来我该恢复静坐了。很长时间以来,静坐对我已成为习惯,几乎每天坚持。有时候一段时间没静坐,就发现自己心乱如麻,魂不守舍。

吴力是一家报纸的从业者,刚刚步入 30岁的他感觉自己步入了精英阶层,因为他是在全国最好的媒体里写着相当不错的新闻。“刚刚才两年多,恐惧和恐慌就袭击了我。”吴说。

“感到恐慌时,我会把房间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大灯、小灯、厕所的灯,包括鱼缸的灯。”

“我对阴天变得特别敏感,会无端地发脾气,无名火会腾地一下蹿上来,喜欢打电话,爱发电子邮件,想找人倾诉。”

“酷爱打电子游戏,那种和敌人对射的,一次要打100多元的,如果今天打到了最后一关,觉得一切都畅快了,如果打不到,会很烦。”

“烦的时候就拼命吃冰棍,或者开快车,拐大弯,或者倒车的时候一把倒进去,发泄,要不然就是想抓住谁暴打一顿。最后受到伤害最重的是身边最亲的亲人、妻子。 ”

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忙碌不休、心神不宁、精疲力竭的现代人的形象。尽管多数人并没有发生像吴先生这样特殊的状况,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状况所代表的某些精神或心理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是相当有代表性的。近年来,浮躁、急功近利、人欲横流、精神空虚等术语常被引用来描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亲爱的朋友,你可能没有吴先生那样的状况,但是工作忙碌之余,你是否有时忽然觉得浑浑噩噩,失去了自我?是否有时觉得多年被生活的车轮拖着走,淹没在纷繁的琐务中不能自拔?你是否有时感到,长期盲目地追随世俗的潮流,内心深处时常不踏实、不平静?夜深人静,一觉醒来,是否有时会发现自己活得太盲目、太被动?是否有时甚至质疑,难道我们的一生注定了只能这样混下去了吗?难道这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吗?就是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吗?难道当初为自己的一生许下的豪迈誓言,只是一场空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