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路上的环保建材行

从大学往城区,骑脚踏车穿过高架道路下的大公园,就是举办 1986年欧洲杯足球赛的 Alm足球场。过了足球场,就离“胜利自由广场”(Siegfriedplatz)不远了,这里是比勒费尔德学生与“绿鸟”聚集的地方。不管是学生小酒馆、咖啡馆,还是自产自销自营的天然全麦健康面包店,或者是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烤一盘蛋糕换来广场上一个摊位的家庭跳蚤市场,看准的都是这一带住着满满的学生与追求健康生活的邻里们。虽然这里路的两边仍旧停满了车,每隔 20分钟还有一辆公交车经过,不过马路正中央的地面上画着大大的“脚踏

脚踏车路车” —不同于其他地方被规划在路两侧的脚踏车道,这儿确确实实地宣告谁是这条路的主人。

我们在这一带出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只要是以学校作为生活的重心,一个月里总有好几次,跟这个人或那个人约在胜利自由广场喝咖啡聊天,或者是到胜利自由广场附近找这个或那个同学。尤其在科莉娜搬进广场正中央,那栋功能说起来有点像是维护市民权益聚会处(Bürgerwachtposten)的黄色三层老式建筑物楼上,我们造访那儿的时间就更多了。所以,那家跟马路路口隔了几个停车位,看起来有点像仓库后门的环保建材行( .kobaumaterialien)大门,我们已经看了好几年。从一开始我们搞不清楚环保建材是干么用的,一直到很多人都说环保建材是建筑新趋势,这家店一直都站在那里。可能是因为跟马路隔着些距离,在某些夏日安静的午后经过这家店时,总让我好奇地兴起些神秘的幻想。

仁正是一个行动派,他没有不切实际的好奇与幻想。时间一到,他就推门进去。

踩上用木头搭起与门齐高的平台,因为积雪刚化,有些湿滑。在门口的踩脚垫上用力把鞋子上的残雪踏干净之后,我们在冬日的午后,走进一个小小的绿色资本主义世界。

一进门,左手边是一张用全橡木架起的“咨询桌”。站在桌子后面的老板抬起头来,似乎有些惊讶,所以有些结巴地问:“有什么我可以服务的吗?”

于是,我们从买了一栋桁架屋要整修开始说起,讲到最近才把客厅原先上了好多层漆的木头地板掀起来,想问问看该怎么处理才“比较环保”等等事情。这位后来被我们昵称为阿尼( Ernie,《芝麻街》里的玩偶名)的老板,既没有跟我们推销一排正站在墙边的特价木头地板,也没有讲到环保建材的市场发展,转身拉开复印机的纸夹,拿出一大叠纸,弯腰抬头地东摸西翻、找到几支粗细颜色不同的笔,然后开口说道:“ Soooo①!地板的做法有很多种,你们得先决定要用哪一种。”

我跟仁正对看一眼,搞不清楚怎么突然跑出这临时的讲解。

一般来说,做地板之前一定要先做地层绝缘。这是因为户外冷热不仅会透过墙体或窗户,也会穿过地面进到室内。尤其是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一定要做好隔水断热,不然水汽顺着墙根、经由毛细作用进到室内,不仅危害房子的地基与梁柱,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阿尼老板就说啦,像是 20世纪 70年代在葡萄牙大流行的肺炎,就是起因于室内潮湿与通风不良。而隔热不佳的水泥墙与不透气的装潢材料,使得室内到处都是发霉的死角,这就是气喘与过敏的主要原因。

做地层绝缘的学问可大了,不仅要先把房间的土层往下挖 50到65厘米,在墙根与地基的内侧也不能残留泥土。把地整平得干净利落之后,要先将直径大约 4厘米的卵石,倒进约 20厘米厚。因为卵石不吸纳水分,加上卵石之间接触的缝隙大,就不会有毛细作用,甚至产生回渗水的问题。当然啦!在卵石堆里可不能裹有“不干不净”的泥巴,否则就功亏一篑了。卵石层上是一层 0.2毫米厚的不透水塑料布,在上面还要铺上粗钢筋,之后,就可以灌 15厘米的粗水泥了。因为这水泥层是混了较大的砾石,所以称为粗水泥。在粗水泥上面再铺一层 0.8到1毫米厚的塑料布之后,接着就是隔热建材了。舍弃一般使用的保丽龙, 我们采用废纸与回收衣物打碎压缩的“隔热饼干”来做这 12厘米的隔热。

可千万别小看这用废纸做成的隔热材料。为了生产这种建材,不仅德国“自产”的废报纸供不应求,每年还得从掌控欧洲废纸市场的瑞典抢量进口。这种合乎环保再制原则的产品,在制程中的能源消耗远远低于保丽龙的石化产业,同时这种每块都压成 6厘米厚, 60厘米× 90厘米标准尺寸的“废报纸破衣服产物”还拥有透气、不易发霉的健康优点。于是,两层 6厘米的“隔热饼干”交错铺设,看起来就像是舒适的 Latex(天然橡胶)床垫,感觉已经将冬天冰冷的水汽狠狠地摒除在地下几十厘米处。

当然,地板的材料还有不胜数的选择,所以地层绝缘的配合也有非常多的变化。像是地板,就有不同树种不同厚薄的全木制品、三分之一木料的合成制品、软木塞的材质等等。如果考虑瓷砖,除了在建材超市能找到的现成产品外,也有从西班牙、意大利或葡萄牙进口的手工或半手工制品。价钱从一平方米十欧元到一百多欧元都有。不过,既然是环保建材,就不会有需要砍伐热带雨林的檀香、柚木,而公平交易自然也在环保建材的条件里面。

于是,在这个纷纷有顾客上门的傍晚下班时段,阿尼老板只顾着画了一张又一张的纸,跟我们上了一门地层绝缘的启蒙课程。

“你们的工地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约个时间去看看。”

“工地?”听到这两个字,我张大眼睛怀疑地看着他。他说的是我们的“新家”吗?我从来都没有把“家”跟“工地”相连结。真的是工地吗?

没有错。如果要做地层绝缘,要挖土六十几厘米深,要铲卵石、拌水泥,倒进那个大大方方的“洞”里,那就是工地了。我们家一旦成了工地,那就代表“整修大不易”。我们的轻松美梦在环保的启蒙下,哗啦啦地碎了。

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相信并照着做,一种是不相信,另外再找其他方式。根据数学家的计算,彼此相信是在交易的过程中最省力与最省钱的方式。虽然念数学的仁正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个计算的内容,可是相信人家不会坑他,他也尽可能给人家好处,是他在买小玩具来修房子这个大玩具时的一贯作风。从环保建材开始,到找工匠修木结构、重盖烟囱,到跟五金行 Biesang的老老小小相熟,甚至于连锁超市 Markauf建材部门一有专业工具减价,都会打电话到家里来先告诉他。

当然,不是没有哑巴吃黄连的吃亏经验。不过,帮阿尼开大卡车四处送货的哥特常常在下班之后或顺路时,帮仁正买好大捆的木头裁边送来,甚至星期六还帮忙我们去河边锯树。除了请他喝咖啡、吃烤德国香肠之外,仁正每次也都会塞给他一些零钱。

有一次,哥特把公司废弃的木料载来,帮我们一起叠放在院子里,当作明年的薪柴时,仁正开玩笑地问他:“货款都算清楚了吧!我们应该可以算是不错的顾客才是。”

哥特回答:“不!你们是最好的顾客。”

除了少数不愉快的经验之外,最好的顾客其实也学到最好的经验,交到最好的朋友。

……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