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写给牡蛎的情书(1)

生命华丽的胃口

--M.F.K.费雪的味觉赞美诗

韩良露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客居在旧金山。有个周末,当地朋友邀我去索诺玛郡(Sonoma County)一游,这是我第一次到这个隐藏在北加州秀丽的山峦幽谷中的世外桃源之地;当时,索诺玛还不是非常有名,而它邻近的纳帕谷地(Napa Valley)的葡萄酒乡也才刚崭露头角,就在那一年,纳帕的红酒在法国举办的世界红酒竞赛中竟然打败了波尔多酒。

索诺玛也产红白葡萄酒,但这并非它真正著名之事,索诺玛最闻名的是几件和美食相关的事。首先,它是后来逐渐名传世界的美国新烹饪--加州派食艺(California Nouvelle Cusi)的发源地,那里有许多隐秘而独特的高级餐馆和大厨,走的都是柏克莱大学附近的Chez Panisse餐馆般的加州风新派料理的路线。这些餐馆不仅强调新的烹调手法,也强调新鲜的、有机的(当时还是十分稀奇的名词)、本乡本土的食材选用,因此索诺玛也成了许多有机农园、牧场、手工食坊的农业天堂,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农夫,在索诺玛谷地上种有机蔬菜水果,自己榨橄榄油,做手工羊奶酪,自制果酱、肉派、蜂蜜、啤酒等等,除了供应高级餐馆外,也会在周末时聚集在旧金山渡轮码头前露天贩卖,行之有年后,如今这个周末农产品市集已经成为全美最大最有特色的有机乐园。

索诺玛,这个名词,在美国已经逐渐地成为美味及品味的代名词,就如同普罗旺斯相对于法国的概念般,索诺玛代表了某种借途对美食的追寻去实践的美好生活。

为什么非在索诺玛呢?除了地灵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索诺玛之所以在北加州乃至于全美国变成了美食的圣地,和一位叫M.F.K.费雪的女士从一九七○年起便长居在此大有关系,这位费雪女士当时已是美国饮食文学的掌门人,她出版了许多关于食艺的文札,从一九三○年代末期出版后,就彻底地影响了美国同代人对味觉的态度:费雪如赞美诗般的文体,让味觉经验在清教徒文化的美国,从单纯的口腹之欲,升华为歌颂生命的拉丁颂歌。

费雪是索诺玛的活招牌,美食诗人会钦定的住家,必有不凡之处,我们可以说,索诺玛的美食传奇和费雪的造就密切相关,但造就费雪成为美国一代味觉教母的功臣却是别的地灵之处,即法国的勃艮第酒乡和普罗旺斯。

费雪的血液中流有父系那里来的爱尔兰的敏感和奔放,却从小生长在以贵格派教友为主的南加州小镇,贵格教派是美国清教徒文化的大系,教友崇尚理智、节约、自制的生活哲学,心向理性的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而非感性的狄奥尼索斯。因此,贵格教友的饮食之道以健康简单为主,像有名的贵格麦许这样的地方和人情,却让性格善感、富有想象力的费雪觉得疏离,费雪曾在文章中表示她一直对童年的家乡小镇无法产生归属感,也因为如此,她在童年及青少女时期都觉得很寂寞。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