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验:她一直都在那儿闪亮着啊!(1)

台湾是中国东方海岸跃起的一颗明珠,璀璨亮丽,光彩夺目,有中国五千年道统文化的精髓,有台湾少数民族和汉族近400年的交融,有日本殖民时期留下的东洋文化,有美国高科技及产业发展的经验传承。1949年后,来自中国大江南北及来自全球以美、日为主的人马,以及早期迁进的住民们,近60年来通通挤在一起,在此荟萃交集,在此碰撞摩擦,创造了一连串的台湾奇迹。台湾虽是蕞尔小岛,缺乏许多资源,但人小志气高,努力要活出最亮丽的人生境界,你可千万别忽略了她。

台湾产业发展经验

中国台湾过去50年经济发展阶段,时代的经济背景和实行重大的政策方向浓缩于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发生第一次进口替代及出口扩张,当时经济环境存在贸易逆差与外汇短缺,缺乏技术与资金,民间有高失业率,大多是民生工业及轻工业形态,政府重点发展产业和重要政策措施包括:办理外销低利贷款及冲退税、设立加工出口区、实施外汇改革与促使新台币贬值、实施奖励投资条例、积极发展劳力密集产业。

至20世纪80年代,完成第二次进口替代,当时能源危机导致上游基本原料供应不稳定,下游产业发展对进口原料依赖程度深,于是推动轻工业转型至重化工业与铜铁工业,全面启动十大建设,并成立证券市场。

到了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作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扩大外贸出超,国际社会要求开放中国台湾本土市场的压力增加,同时面临劳工短缺,劳力密集型产业失去国际竞争优势,加上环保意识高涨,政府于是规划奖励策略性工业,设立科学工业园区,大力推动经济自由化,减少贸易管制与降低关税和加强工业环保条件。

2000年后的这些年,加速产业升级是发展主轴,一方面水电与基本公共建设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土地取得日渐不易,工资成本也高涨,此时又面临两岸经济互动关系加强,经济自由化压力日益明显。政府便着眼于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密集产业,实施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同时奖励十大新兴工业与关键零组件工业,也进一步更大步地开放金融市场与公共事业市场。

简言之,中国台湾产业发展史便是20世纪60年代的民生轻工业,70年代的塑化重工业,80年代的信息工业,90年代至今的科技产业,包括芯片、液晶、光电和通信工业。2010年后,原材料和绿能产业,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交通、流通、消费连锁和休闲也许都可有新的发展契机。

过去20多年来台商到中国大陆投资之目的有三:一是扭转竞争劣势,二是扩展产业纵深,三是进占大陆市场。于是台商前仆后继回到大陆投资,这20多年台湾往大陆产业迁移前后共有三波:第一波为20多年前东莞的传统制造转移;第二波是10多年前高度集中于昆山的电子科技制造转移;第三波则是中国台湾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和缓后的产业大转进,推进深化共荣互补的合作,并以满足内需消费的服务业为基本主轴。今天两岸将更加开放,结合中国台湾的优势,或许可以开创出新的产业格局。

中国台湾当前经济发展有利因素包括充裕的科技人才、相对庞大与健全的上中下游产业、超高效率的中小企业以及未来成长潜力巨大的服务业。这些可以和中国大陆公司深度合作及经验输出,共创两岸双赢契机。

结合中国台湾丰富领先的产业背景和中国内需快速发展独特的形态,触动新一波属于中国人产业价值链的大步向上跃进。如果用人口基础计算,韩国4 000多万,日本有1.3亿,印度过10亿,而中国台湾仅为2 000多万,却成就数项世所瞩目的产业,这隐隐然透露出的弦外之音值得玩味。

台湾高科技发展经验

50年前,国民党率领当时全中国的精英分子汇集台湾,大江南北南腔北调,当时36省人马,加上原先居于岛内的闽南族群、客家人及最本土的台湾少数民族在中国台湾这蕞尔小岛上激烈摩擦碰撞,高度融合和糅合之后开启璀璨了台湾之光。这一段民族大融合已记入史册,记录着中国大陆各省人民和台湾本地族群胼手胝足、勤奋工作的辉煌灿烂诗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