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不是,先说“是”

推卸责任是恐惧的条件反射,不要认为公司里其他人看不出这点。当一个人做错事的时候,他很想否认这件事情。

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回忆起,以前小学里常常发生的一件事情。一个学生作业没有写完,老师很生气,马上要批评他的时候,会说:你怎么不写作业?

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是……”

学生支支吾吾的时候,老师说:“什么不是?你写了吗?”

学生这时候可能会说:“没有。”

老师说:“那不就是没写作业?什么不是!就是!”

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用“不是”作为被责问之后的第一反应。

当领导责问的时候,条件反射地就做出了推卸动作,接下来往往是无力的辩解,以及一些很粗糙的借口。这样在公司里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呢?大家会觉得此人很难沟通,并且很不实在。

如果责任不是自己的,为什么要先说“是”?

这是一种说话的技巧,是对于别人的一个承接,在不与他人的情绪产生对抗的情况下,再来分清责任的问题,容易让人接受。

李东与小陈一起工作,其中有一个小环节出现了瑕疵。发现问题之后,李东忙得焦头烂额,努力在修补这个失误。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公司高层的邮件,看到这个邮件之后,他感觉自己简直要崩溃了。

原来,和自己共同负责这个工作的小陈居然主动向领导报告问题,不但把矛头直接指向自己,而且抄送给很多领导。

李东很无奈、气愤,因为这个工作是两个人共同负责的,出现问题两人都有责任,现在小陈却把一切推到自己身上。

李东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立即回复邮件给领导,告诉大家:事情不是这样的,责任不是自己的!但是他冷静一想,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即使自己没有和小陈吵架的意思,领导也会感觉他们两个人已经吵起来了,对事情的解决是火上浇油。

错误已经出现,只能用对的方法解决错误。于是李东按捺住自己的怒气,理清思路,先不回邮件,而是直接跟小陈电话沟通,表明两个人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然后两个人一起把错误的缘由和领导讲明,着手处理下一步工作。

果然,本来看到邮件火冒三丈的领导,看到李东和小陈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火气消下去一半。领导接着又问到项目的进展情况,李东就把自己采取的弥补措施和时限向领导作了说明,领导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他拍了拍李东的肩膀,安慰他说:“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李东你也不要太往心里去,只要能够解决,下次不再出现这种失误就行啦!”

李东的方法就是先说“是”,认下了自己的错误,然后再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处理错误的人。

严总安排老王主持一个销售会议,会议结束后,老王没精打采地走进严总的办公室,告诉他没有完成既定销售目标,只完成了保守估计的一半。听到这个消息,严总叹口气说:“这次会议是失败了。”

老王说:“不是,因为……”一大堆的理由:

“因为这次选的场地不好。”

“因为这次请的讲师讲得不好,没有煽动性。”

“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为竞争对手低价促销。”

“因为……”

严总越听越火,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一拍桌子,打断了老王的话:“说一大堆理由,没有一句有建设性的,那你应负什么责任?”老王见他这种态度,也没好气地回答:“我就这个能力了,要不你试试看?”

严总和朋友提到了这件事,朋友问:“老王在找理由推脱责任,你觉得是谁造成的?”

严总赶紧说:“当然是他了。”

朋友接着问:“不是你吗?”

严总思考了一会儿,接着问:“难道是我的原因?”

朋友说:“那你说呢?”

这令严总感到很突然,因为他从来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朋友告诉他,在大多数文化背景中,人们听到什么事情失败的时候,容易觉得受到了责备,因为这句话的假设是:“你在这里犯了错,才会搞成这样。”“你犯的错是什么?”自然都会为自己开脱,因为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机制。

假如当初不这么说,而改成:“能把详细情况给我描述一下吗?”

老王一定会把整个会议的过程详细说出来,等他把事情经过说出来后,严总可以接着沟通:“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补救?”老王一定会说一个补救的方法。

严总还可以接着问:“这方法不错,还有呢?”他当然会再想一个方法。

他的方法想得差不多时,可以最后问:‘“在这些方法里面,你觉得哪个较好?”

再接着问:“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等他提出一个具体的计划后,就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沟通。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防护机制,就像你去推一个人,一定会遭到对方身体的自然反抗一样,这叫条件反射。对方推脱责任是很自然的事。当你让他有陈述的机会,将焦点放在你要的效果上,然后给对方一个选择的机会,几乎任何人都会为做得不好的事情尽全力补救的。

有两个放羊的小孩儿,一个姓臧一个姓谷,都赶着羊出去放牧,结果他们的羊都丢了。主人先问臧为什么把羊丢了。臧说,他带了书去放羊,因为看书看入了迷,所以羊跑了没发现。主人又问谷干什么去了,谷说,他去玩色子了,玩着玩着,就把放羊的事忘了。这两个孩子都失职,一个因为读书,一个因为贪玩。虽然事情的性质不同,但他们的错误却是一样的:都不专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造成的结果也一样:他们的羊都丢了。

很多人称赞那个姓臧的小孩儿,而将姓谷的孩子作为教育的反面例子。但是作为一个团队来说,尤其对于公司发展来说,失败了就是失败了,羊丢了就是丢了,结果都只有一个,就是损失的不可避免性。

在工作中,推卸责任、转嫁过失、拖延、自欺欺人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围绕这些行为,也衍生出很多看似堂皇的借口,比如“不是,是因为……”强调了客观因素,比如把本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拖到以后。

如果你总是说“我太忙,给忘了”,难道你就真的忙到了某种程度吗?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情重要到必须记得时,你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把它记起来的——拜托同事提醒,或依靠高科技的手机、电脑来提醒你,再不行,一张小小的记事贴就能解决问题。

“忘了”是因为你在为其他的事而努力,却没有给该努力的事以足够的关注,对该关注的事没有足够的责任心。

认下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说“是”,是成长之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