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奉召去重庆(1)

山城的晨雾渐渐消散。稍顷,一架军用飞机在重庆白市驿机场上空盘旋,然后迎风俯冲下来,呼啸着在跑道上着陆。飞机在跑道上刚刚停稳,一批前来欢迎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蜂拥到舷梯前。

机舱门打开了,一位身着戎装的国民党三星上将出现在门前。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迈出舱来,看到下面有那么多袍泽在迎候着他,便打了个立正,行了个举手环视礼。然后迈着矫健的步子走下舷梯。

首先迎上前去的,是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张治中。他是奉蒋介石之命,也可以说是代表蒋介石前来迎接的。随后便是军令部次长刘斐等人。

卫立煌一一与来迎接他的将领握手,当他来到第五军军长杜聿明面前,杜朝他行举手礼时,他不禁有点诧异,一面点头还礼,一面伸过手去问道:“光亭(杜聿明字。在当然上层社会应酬以称“字”不称名为表示亲切、熟悉),你怎么会在重庆?”

杜聿明含笑答道:“委座召见部下面授机宜,听说长官也奉召来渝,所以部下特来欢迎,并听候长官命令。”

卫立煌耸耸两撇浓黑的胡子,操着安徽口音说道:“光亭,你是黄埔的佼佼者,今后我还要借重你哩。等见完委座以后,我们再慢慢谈吧。”

众人寒暄已毕,张治中便邀请卫立煌同车。卫立煌却说:“我还是坐光亭的车吧,就便了解一些部队的情况和敌人的动向。”

张治中点点头说:“好!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俊如(卫立煌字)兄还没有上任,便急着了解敌我情况了,这大概便是俊如兄被誉为常胜将军的原因。恭敬不如从命,俊如兄请便吧。”

轿车开动以后,杜聿明恭恭敬敬地说:“部下们听说委座要委任长官来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都高兴得了不得哩。有长官来指挥,部下们都有信心打败日寇,确保滇缅路畅通。”

杜聿明这番话倒是由衷之言。因为蒋军中几乎人人皆知:卫立煌虽出身行伍,却足智多谋,多次指挥大战役,几乎无往不胜。尤其是他襟怀坦白,对部下宽厚,没有国民党将领那种拉山头、搞派系、排斥异己的坏习气,很是为人称道。

卫立煌只是抱着胳膊,一手摸着他那两撇胡子在沉思,好像根本没有听见杜聿明在说什么。

卫立煌这两撇胡子,几乎成了他的相貌特征。因为他这两撇胡子有点“历史”了: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卫立煌经人推荐到孙中山身边当警卫。因为一次随孙中山出征,所骑战马受惊脱缰,卫立煌控制不住,战马急于归槽,进门时他身背的长枪卡在门框上,将他掀下马来,摔成重伤。孙中山和孙夫人多番慰问,并赏资令其回原籍养伤。伤愈回到孙中山身边,孙中山见他一表人才,便令其到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部服务,许委任他任少尉排长。第一次北伐时,他升任上尉连长,由于作战有功,很快便又升任少校营长。当时在粤军中,军官年龄都较大,而且有“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一说,没有胡子的人是不能当官的,当时卫立煌才二十出头。大家都呼他为“小营长”,颇有轻慢之意。为了装扮得“老成”些,从此便蓄起两撇胡子。每当他思考问题时,总要摸摸胡子,已成为习惯动作。

“光亭,你参加了考察团,情况如何?”

长时间沉默之后突然一问,倒使杜聿明不禁微微一怔。“唔——部下总的印象是印、缅防线脆弱,英军战斗力太差,这副担子落在我们肩上,是十分沉重的。”

卫立煌皱起了眉头:“你再详细说说我们方面的情况。”

杜聿明完全按照国民党军队里上下级对话习惯,先答了个“是”,然后说:“对于在滇缅边境作战,委座早有远见,去年即调动大量部队,集结于滇黔、滇川、滇康边境。第六军甘丽初部部署在兴仁、兴义附近;职部部署在安顺、盘县附近;第七十一军钟彬部部署在泸州、叙永一带;第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部署在西康、会理附近;第五十四军黄维部部署在滇桂边境;另外还有第二军王凌云部及第六十六军张轸部部署在川黔边境……”

卫立煌听到这里,做了个手势,打断了对方的话。“龙云态度如何?”他这一问是想到了蒋介石与龙云长期存在的矛盾,蒋介石如此部署重兵,分明是对龙云进行武力压迫。

“龙云……唉,这个土皇帝也太不像话了!”杜聿明被对方突然一问,未免有点尴尬,所以略有迟疑,但是,继而一想,卫立煌与龙云素无瓜葛,而且龙云搞封建割据,总是不得人心的,所以便直率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抗战到了现在这样的局面,他还把持云南这块地盘,不许中央军入境,甚至坚持自己发行钞票,对中央实行封锁,这还怎么团结抗战!怎么能够……”说到这里,他见卫立煌只是严峻地望着他,又不免惶惶住口。“啊……当然,现在滇缅边境的局势,使他明白,再不许中央军入境,日本人就打进他的老家了!”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