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战役(2)

朱可夫继续说,与战争的第一阶段不同,德军统帅部已经变得相当“迟钝”,缺乏机敏,尤其在复杂情况下。朱可夫元帅非常清楚斯大林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所以他特别强调了对于即将开始的战役最为重要的几点。

朱可夫说:“我们分析了德军高级将领们最近作出的一些决定,从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们对于德军的作战潜能缺乏正确的估计,也错误地估计了敌人,也就是我方的作战潜能。例如,他们往往在部队受到侧翼进攻或者被包围后很晚才下达撤退命令,这样就很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

战争结束几十年后,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德国将军们把战败的所有责任都推到了阿道夫·希特勒身上,谴责他无能、专横,从来不听从将军们的意见。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而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看法――在希特勒没有参与之前,德国(和普鲁士)军事思想中主要的战争概念就已经得到了详细阐述――也印证了这一点。

朱可夫确认了最高统帅和总参谋部的决定的正确性,认为1944年在白俄罗斯夏季战役中发动大规模突击将令敌人始料不及。朱可夫自信一定能够取得战役胜利:首先,他认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进行战役部署时形成了一个向东突出的突出部,为苏军创造了对其根部进行深远突击的有利条件;其次,在各个主要突击方向上,有可能在兵力和兵器方面形成对敌军的绝对优势。

朱可夫还主张,为了掩护他们这一真实的战略意图,应预先在其他方向发起一系列大规模突击,诱使敌人将尽可能多的战略预备队撤离白俄罗斯。具体地说,这些进攻就是后来在列宁格勒和卡累利阿前线发动的规模较大的进攻战役。

朱可夫在总结时,提到了他对1944年夏季纳粹德军在苏德前线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的看法。

这时,斯大林轻轻地做了一个手势,要他停下来,第一次谈起盟军眼下正在英国本土准备的第二战场。

斯大林说:“还会有其他战场。6月份,盟军打算以大批兵力在法国登陆,我们的盟军着急了。他们生怕自己还没来得及参与,我们就已经单独打败了法西斯德国。当然,我们也想让德国人最终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这将使他们的处境更加糟糕,他们将无力回天。”(朱可夫说斯大林在说这些话时面带冷笑。)

在这段时期,为了保守最高机密,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在“巴格拉季昂”战役前夕都使用化名:斯大林化名为谢苗诺夫,这个名字一直用到年底;朱可夫换成了萨洛夫;华西列夫斯基的化名则是符拉迪米罗夫。

1944年5月中旬,苏军总参谋部已经制定出了“巴格拉季昂”作战计划草案,确定了行动代号。斯大林以彼得·巴格拉季昂公爵的名字为这次作战行动命名。(巴格拉季昂是一名将军,出身于格鲁吉亚的一个贵族世家,1812年在与拿破仑军队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到这场大规模战役结束时,德军在整个东线的伤亡几乎达到了最初兵力的三分之一,这使得希特勒的兵员短缺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再也无法通过战争总动员得到补充。

5月20日,斯大林召见了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总参谋长安东诺夫,以最后确定最高统帅部关于夏季战役计划的决定。根据作战计划,苏军首先将在卡累利阿地峡发起进攻,然后将在6月下半月在白俄罗斯展开进攻。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奉命协调各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华西列夫斯基负责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朱可夫则负责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6月4日,华西列夫斯基赶赴前线,着手进行“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准备。

朱可夫元帅在回顾白俄罗斯战役的时候,简要介绍了德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犯下的种种暴行:法西斯军队使7 000所学校变成了废墟,烧毁了120万座房屋,杀害了220万平民。官方的统计数字更能直观地说明这些事实的残酷,那就是,每四个平民中就有一人惨遭杀害。在维捷布斯克城,平民死亡率甚至高达三分之一。此外,法西斯占领军还将9 000个村庄夷为平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俄罗斯所遭受的破坏比欧洲其他任何地方都要惨重,这是不争的事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