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格拉段:从格尔木到拉萨(2)

玉珠峰站

格尔木河

列车驶出格尔木市区不远即开始进入渺无人烟的昆仑山区,两边耸立着的姿态各异、寸草稀疏的山峦,在阳光下展示着粗犷的线条,让人不由联想起西部片中的那种荒凉雄壮。

此时如果看一下手头的地图,这里该可见那条格尔木河。但因河道大多在沟谷里,由于视线的问题可能不容易从公路或铁路上看到,走到宽阔河床的地方时就显露出来了。雨季的时候水量比较大,秋冬季时则只能看到几股涓涓细流。

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经格尔木市区。格尔木正是以此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以跨河大桥相连,河东是老商业区,河西为新区。

这条以昆仑雪山融水和泉水、雨水为补给的河流,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二大河,是格尔木的生命之河。正是有了这条河,使得千万军人为了一条青藏公路聚集在这里,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兵城”,继而成为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

纳赤台昆仑神泉

很快进入连绵不断的昆仑山脉,一路全是平缓上坡,虽然坐在火车中完全没有感觉,但几次青藏线上骑单车的经历让我对没一处爬坡的路段都记忆深刻。展眼向两侧望开去尽是荒凉,高原的阳光总是格外炽热,感觉远方的地面在蒸腾,记忆再度脱离视线回到往昔,仍好像觉得身上暴露的皮肤被风吹日晒得火辣辣的疼,脸颊红红的有些发皱。

开始还兜转于土堆、砾石堆中,渐渐的闻到湿润的空气了,河谷中草滩茂盛,流水与我对向行驶。在昆仑河北岸,紧邻青藏公路(109国道)旁,有一股四季不冻的清泉从地底喷涌而出,常流不竭,称为昆仑神泉(海拔3700米),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

“纳赤”为藏语,意为“放过来佛像的地方”。相传,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随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当公主一行来到昆仑山下的纳赤台时,由于山高路遥,人马累得精疲力竭。于是,公主命令大队人马就地歇息。当夜做饭时,才发现附近没有水,大家只好啃完干粮,和衣而睡。第二天早上,人们醒来时,发现昨晚放释迦佛像的山头被压成了一块平台,离平台不远的地方,一眼晶莹的泉水喷涌而出,淙淙流淌。人们一下子明白,这是释迦佛把山中的泉水压了出来。虔诚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佛祖的敬意,把自己身上的一串珍珠抛在泉眼里,泉水变得更加清凉甘甜。由此,人们把纳赤台称为“佛台”,把昆仑泉称之为“珍珠泉”。

不管究竟出自哪一个传说,作为格尔木进藏的第一个景点,且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值得在此留连驻足。泉上有亭,亭内立有昆仑泉碑,泉眼周围用块石砌成外圆内八角形、高一米的泉台。泉水很旺,形成一个晶莹透明的蘑菇状日夜不停地向外喷涌,不时翻起层层浪花,然后从旁边的出口奔向滔滔昆仑河。泉水为昆仑山雪水潜流24年后形成,蕴藏海拔高、时间长,无污染并合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被誉为“冰山甘露”。趴在泉边畅饮,泉水清凉直透心底。

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道教圣境?西王母瑶池

昆仑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青、新交界处的新青峰(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也是青海省最高点。

因昆仑山横亘在亚洲大陆中部,又是中国内陆重要的地理气候分界线,故有亚洲脊梁之称。昆仑山是中国古代众多神话起源的地方,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也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瑶池”所在的地方。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而昆仑河源头的黑海也就被认定是西王母瑶池。过了纳赤台向西拐下青藏公路,一直沿着昆仑河走就可以看到昆仑山门、玉虚峰道场。西王母瑶池其实是一个天然的高山平湖,海拔4300米,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5000米。一泓碧水在蓝天雪山的衬托下,尽情揣想那些久远的神话故事。每年都有很多道教信徒从海外来这里朝拜,兴建祭坛。

玉珠峰、玉虚峰

离开西大滩继续前行,透过车窗即可优哉游哉地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山,即使是盛夏时分山顶依然白雪皑皑,分外妖娆。先看到的是玉珠峰,它是东昆仑山脉的主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蒙古语:“美丽而危险的少女”),海拔6,178米。山脚下是戈壁和半干旱草原,其周围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黄金、昆仑玉和宝石。由于交通便利,登山季节长,海拔高度适中,山体难度较底。玉珠峰也已成为初级高山探险者的首选山峰,现每年在这里都会举办登山大会。

再往前行,从火车的另一侧望向窗外即可看到与玉珠峰互为姊妹峰的玉虚峰。它位于昆仑山中段,昆仑山口西侧约15公里,海拨5933米。传说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在此居住,因而得名。两峰相距25公里而遥望对峙,青藏公路和铁路即从两峰之间的昆仑山口穿过。

提示:

1、 纳赤台前行30公里就到达西大滩,海拔4200米的玉珠峰车站,格拉段第一处观景台就设在这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