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茶壶风暴(1)

1一个隐忧

不久前的那次会面当中,薛凌就有一种直觉:刘忆如很强势,不太容易合作。本来和海泰基金合作是卓荣泰拍板定案的,薛凌只是受他委派与刘忆如接触,就算合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那也不该由薛凌来承担责任,薛凌大可不必认真。但是事情没有面上这么简单。面对巨大利益人难免会有些私心,即使在她哥卓荣泰面前,薛凌也隐瞒了不少东西。

卓荣泰是上市公司中河煤业的大股东,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他不再只关心那点股权收入,他开始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到了二级市场股票的溢价。那部分利益是极诱人的,尤其当下大牛市中,其重要性要远大于持有中河煤业股权本身。可是问题关键在于,他那部分股权要到来年五月才能“解禁”,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那时候还不知道行情会如何演化。薛凌清楚卓荣泰这方面顾虑很深,于是主动提出一套应对方案:先将解禁了的那部分股票到二级市场出掉,回收部分现金,再想办法从其他股东手里低价买回还没解禁的股权,补足先前流失掉的股权份额。这样既能保证持股份额不变,又能回收大量现金,唯一牺牲的只是股票解禁的期限。卓荣泰本不懂资本运作,但听薛凌这么一说,顿生“茅塞顿开”之感,不由对此方案大加赞赏,立刻批示执行。

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高位出货”问题,薛凌的办法是:拿一个亿坐把短庄。其实就是用这笔钱哄抬股价,掩护后面的大部队出货。卓荣泰根本不跟她含糊,立即调来6000万的巨资,直接交由薛凌操盘,剩余的4000万,不日即可到账。拿到这笔巨款,薛凌却迟疑了。自己从未做过如此大手笔的买进卖出,这第一回能有多大把握?整个过程全由自己主导,真要是有什么闪失,那干系就大了。再说,无非就是拉高出货,有必要自己亲自操盘吗?薛凌很自然的想到海泰基金,要是能和此类金融机构达成“君子协议”,不仅能有效放大“拉抬行情”的效果,还使操作风险相对减少许多。而且基金后继资金充足,这事只要海泰用心去做,几乎十拿九稳,或许自己还能坐享一笔红利。

暗自拿定主意,薛凌立即开始行动。为了给卓荣泰一个交代,薛凌找人伪造了资金账户已经到账6000万的资金对账单,而卓荣泰看过资金对账单后信以为真,遂将另外4000万解汇到薛凌账户。做完这一切后,薛凌又打起卓荣泰的旗号私下和刘忆如与何涣谈判。但她隐约感到刘忆如的合作意愿不是很高,席间几次提到了卓荣泰,似乎对她还有点不信任。

这是一个隐忧,应该及早解决,以防生变。薛凌和海泰基金内部不少人私交不错,其中掌管海泰主题先锋的基金经理叶宜津对她尤为热情,多次向她提出合作要求,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看来,这次可以找叶宜津谈谈。

2因妒生恨

叶宜津这人一贯的“消极上进”。几年前留学英国时,叶宜津曾相当努力地争取校方设立的留学生特别奖学金,可是连续几年都没成功,而且每次就差那么一点。他主观认为是同级中国学生读书太猛,把自己给挤兑掉了。于是叶宜津开始学西方国家选举时政治人物的那套做法,明里暗里栽赃抹黑对手,意图使可能的竞争者通不过考核,这样自己就进步了。那时叶宜津想娶个英国太太,本来已经锁定好了目标,后来却被一台湾同学抢了先。愿望落空的叶宜津妒火中烧,就为了给那横刀夺爱者一点晦气,他竟熬更守夜编了一个花圈给那台湾同学送去。当时那台湾同学在英国做生意的老爸刚出车祸身故,正要操办后事,见同学叶宜津送来花圈,顿时感激涕零,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英国哪有卖这个的,叶兄如此周到,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呜呜呜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