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群疑满腹(1)

1基金晨会

不到泡沫破裂,人们就没办法断定它是不是泡沫。--格林斯潘

早上八点出头,何涣赶到公司投资部中央会议厅,基金经理、研究员和交易员早已开始忙碌了:看报、翻着研究报告、整理盘口数据。桌面上好几份当天的《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等专业性报纸,报纸上密密麻麻有不少圈圈点点,这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功课。八楼会议厅中坐满了人,不过目前仍有不少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在外调研,所以现在人数连一半都不到。何涣的出现并没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甚至很少有人抬头看他一眼,似乎此人并不存在。

八点半钟晨会正式开始,刘忆如走进来:“好了,现在人都到了,咱们开会。今天重点探讨宏观调控问题,大家尽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晨会是可以相互诘问的。整个过程当中,职位不分高低,资历不分深浅,可以没大没小,可以相互责难。这是海泰基金整个管理体系当中,唯一有民主色彩的地方。刘忆如希望每天这时候,都能激起头脑风暴。

“今天公布的宏观数据怎么看?”  

“外汇储备增量仍然较大,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还会持续存在。不过贷款增幅较上个月有所回落,所以市场传闻周末加息可能性应不大。”  

晨会节奏不断加快,一位女研究员声音脆亮,语速极快,像连珠炮一样:“我看,加不加息不是重点。加息会带来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不过这点市场完全会预料到,而且会很快将其消化掉。股市只对未预料到的坏消息产生恶性波动,从这个角度看,加息对行情的影响是中性的。况且牛市当中,往往是‘利空出尽即利好’,最近几次加息,股市积极的反应都能证明这一点。” 

接下来的研究员的发言同样是短、平、快:“利空利好完全可以相互转化,关键就看怎么解读。就拿加息这事来说,也可以说如果央行选择加息,将导致人民币加速升值,吸引热钱流入,从而推高国内资产价格。倘若事实果真如此,加息反倒是个利好。”

林建荣慢悠悠地站起来:“加息究竟利好还是利空股市,这类问题纯粹属于战术层次,格局就这么大一点。”

刘忆如瞪了他一眼:“那依你的格局,该怎么看?” 

领导似乎不太高兴,在场的人暗自偷笑,林建荣的骄狂又惹事了。

林建荣的年纪比何涣小两岁,曾在滨州证券研发部门任职,做过五年的研究员。五年中林建荣始终没有进步,一直都是最底层的职员。这都源于他太执著,总爱较真,导致在公司里人和欠缺。有时光为研究报告这等小事,林建荣也能和同事抬半天杠,常会闹个不欢而散。

券商研究报告普遍采用“八股文”的形式,甚至很多研究员都是先得到一个结论再去编些理由,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实在荒唐。不过一篇研究报告好几千字,而且隔三差五要写,保证绝对原创确实有些困难。有几个研究员能有那么大体力的创作激情?其实,研究员写东西是很有技巧的。这个圈子本就不大,混的时间长了,圈里的人差不多都熟悉。大家关注的公司无非就那么几家,经常打个电话互相交换一下报告,大家你抄我、我抄你,基本都能应付过去。再说,观点雷同又有什么不好?要出了错,那也是集体性误判,法不责众。

可林建荣偏偏就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此人平时喜欢琢磨,写出来的东西个性十足。不光如此,林建荣经常当同事的面痛斥抄袭之风,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他从不和别人交换研究报告。此人一贯孤傲,骄狂,心态上就十分脱离群众,有意无意总容易得罪人,因此很不受人欢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