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有了理想,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

崇高的理想追求是事业成功的大门。一家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有没有好的企业精神;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在于有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

搞企业是一件苦差事,什么困难都有可能碰上。特别是我们搞乡镇企业的,可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而有了理想,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都能克服。我常常讲,一个搞企业的,不怕困难多,就怕没有理想。没有资金可以找银行借贷,没有技术可以从外头引进,没有人才可以自己来培养,但如果没有理想,就成了精神上的乞丐,因为理想是自己树立的,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同时,搞企业也是一件美差,看到自己付出心血的企业壮大了,又添了新设备,又盖了新厂房,又招收了一批青年人,产品的市场份额又扩大了,职工的收入又增加了,只要是企业的一点进步,一点发展,我都由衷地感到高兴。另外,我们在改革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改革的成功也给了我们丰厚的回报,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我们都有了一席之地。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对我创业的承认,我把它当做自己最大的安慰。但我并没有为大大小小的成功而陶醉,因为我知道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不进则退,只有事业上永不满足,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1996年6月,《如何做一名现代企业家》

背景分析

大凡事业成功者,都是有所追求的人。在他们的人生词典中,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正如鲁冠球所说:“理想是自己树立的,别人是帮不上忙的。”这种理想主义的激情在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身上体现得尤为强烈,或许与他们的成长记忆有关。

他们大多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都曾在一个漫长的灰暗年代里消磨了一生中最好的青春时光,都饱尝过生活的辛酸与无奈,对个人的压抑与窒息有着切肤之痛,过剩的精力常常找不到出口。对他们来说,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精神安慰,而是驱动自身行为不可或缺的精神燃料,是每一步前行的精神支柱,它甚至是行动的代名词。

20世纪60年代初,年仅19岁的鲁冠球在家乡办起了粮食加工厂,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业历程。他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生存下去,摆脱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代企业家踏上创业之路一开始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正是因为生活的重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以一旦生命的轨道中突然闪过机遇的曙光,他们往往一跃而上,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这个时候,他们的理想更多是朴素的,但也是滚烫的。

实际上,任何一场胜利都起源于一个最初的念头,一个甚至是有些卑微的目标,它的意义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强度。人非生而就有理想,火种只能靠自己点燃。有了理想,才会有实现理想的激情,命运之神才会低下高傲的头颅,人生的苦难才会转化为征服后的快感。历史上每一个成大业的人,都是不断用行动去兑现理想的人。

行动指南

无论何时何地,理想都是事业征途中最好的伴侣。

上一章

读书导航